陰一剛(1908~1994)容城東牛村人。1923年高小畢業后在本村小學教書。1925年1月,到容城縣白龍村兩級小學任教。同年4月,中共順直省委負責人于方舟到容城進行革命活動,住在白龍兩級小學。陰一剛在于方舟的引導下,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進步思想,后經于方舟介紹加入國民黨。蔣介石叛變革命后,于1929年夏退出國民黨。
1930年4月,牽頭發起并組織了“革命文藝研究會”,任主任會員。1931年由陸治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4月,以革命文藝研究會為基礎,發展了容城縣第一批共青團員,成立了共青團容城縣委員會。之后,在中共保屬特委書記賈振峰的指導下,回到容城開展工作。1931年春,發展了容城第一批共產黨員。同年5月下旬,在陰一剛家召開容城縣第一次黨員大會,成立中共容城縣委,陰一剛任書記。1931年秋末,因少數骨干黨員自動脫黨,中共容城縣委進行了改組。陰一剛仍然擔任縣委書記,公開職業是教育局督學。1932年1月23日,縣委、縣團委聯合領導了全縣范圍內的砸官產局的大規模農民活動,擴大了共產黨的政治影響。1932年7月,根據中共保屬特委提拔農工干部的指示,縣委書記由陰紀明擔任,陰一剛改任縣委組織委員。縣委領導東牛鄉農民砸了民憤最大的白溝河鹽店后,陰一剛的教育局督學公職被免。同年秋,陰一剛到西牛村小學任教。同時,中共保屬特委指示容城縣委改組,陰一剛仍擔任縣委書記。1933年2月容城縣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為保存革命力量,調陰一剛到中共保屬特委,但在途中與組織失去聯系。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陰一剛輾轉到延安考入陜北公學。1938年2月作為陜北公學第一期畢業生,分配到八路軍留守兵團工作,后任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教員。1940年秋,參加了吳玉章組織的新文字協會,并被選為理事。1941年秋至1942年春,任留守兵團政治部馬列主義研究會秘書、直屬政治處宣傳股長、衛生部學委會副主任兼秘書處主任。1943年9月調三邊分區警三旅教導隊任政治教員。抗日戰爭勝利后,回到冀中區工作,任區委黨校教務主任兼總支書記。1948年1月任華北永茂公司監委兼總支書記,6月任冀中黨校副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1949年8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成立,陰一剛任副書記、副校長,1954年任中共保定市委第二書記,1955年任中共保定市委書記兼市兵役局政委、市政協主席。1956年7月,出席中共河北省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當選為省委候補委員和出席中共八大的候補代表。同年10月,任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校長、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1980年2月,在政協河北省第四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兼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任。1994年6月17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