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昌五(1906~1997)原名荀桂生。曲陽北管頭村人。1925年畢業于曲陽縣立師范學校。青年時期報考天津軍事教導團,但不久后他認識到軍閥欺壓人民的本質,毅然脫離了出來。1926年回曲陽縣當小學教員,開始接受革命思想,1930年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閱讀進步書籍,探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運動,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任中共曲陽縣委書記,成為中共曲陽地下組織的創建人之一,創辦了縣委機關刊物《赤鷹》,組織人民群眾開展革命斗爭。1933年任曲陽、阜平、行唐三縣聯合縣委書記,組織和領導了“水泉暴動”。暴動后,轉移到綏遠,在白色恐怖之下,繼續堅持革命斗爭,宣傳發動群眾。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先后擔任中共曲陽縣委書記,曲陽縣抗日游擊大隊政委,晉察冀邊區人民武裝抗日委員會主任,晉察冀邊區第三軍分區人民武裝部部長,冀晉軍區人民武裝部部長、區黨委會委員,晉察冀邊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邊區人武部副部長,主持日常工作,參加了解放張家口和石家莊的戰役,出色地完成了協同主力作戰的任務。1948年調任正定縣土改工作隊隊長、縣委書記,領導正定人民進行了土地改革。
新中國成立后,任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教務主任、第一部主任。1952年調任華北行政委員會農林局副局長,1954年調到林業部工作,歷任林業部林產工業局局長、森林工業部部長助理、林業部黨組委員兼林科院副院長、造林司司長等職,1963年任林業部副部長。在林業部工作期間,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林業建設方針,深入調查研究,完成了組建林產工業局的工作。積極組織制定林產工業發展規劃,組織開展重點林產化工企業建設,建立林產化工科研機構,培養林化專業人材。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重新走上領導崗位。當選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離開工作崗位后仍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對林業的改革和發展提出過許多很好的建議。還積極組織領導編寫晉察冀人民斗爭史和撰寫回憶錄。1997年7月2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