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薪(1910~1985)原名侯喜全。河北隆堯人。1916年考入本縣模范小學。1922年畢業后,考入本縣師范講習所(鄉村師范)。1923年鄉師畢業后,留附屬小學任教。1925年夏,考入保定直隸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并擔任中共隆平縣委領導。
1927年擔任保定二師共青團支部書記。1928年春被選為二師黨支部書記,聯絡育德中學、六中等校黨員習從真、于澄波、魏十篇等恢復了被敵人破壞的中共保定市委,后擔任中共保定市委書記。1929年9月,領導驅逐二師反動校長秦萬瑞的斗爭。反動當局以談判為名逮捕侯薪等16名學生代表,并將侯薪等4人押往天津高等法院審訊。后在輿論壓力下被取保釋放。1930年1月任天津市河西區共青團委書記。不久,因籌備“五一”游行活動再次被捕,關入天津第三監獄。9月,經組織營救出獄,分配在中共天津市委秘書處工作。不久調中共河北省委擔任文印、發行工作。1931年春,作為省委巡視員,視察博野、蠡縣、安平、饒陽、深澤、晉縣等縣,制止了一些人以“新省委”旗號分裂黨的活動。1932年初,奉河北省委指示到定縣組織農民暴動,籌建紅軍。根據當時具體情況,發動搶麥斗爭,為擴大革命力量創造了條件。
1932年秋,受中共河北省委派遣赴東北參加東北義勇軍的抗日斗爭,后因斗爭失敗,又被南滿特委派到本溪做地下工作,在本溪煤礦公司開展工作,發展黨、團組織。不久,擔任中共本溪特支書記。1933年5月,本溪特支遭敵人破壞后,留沈陽從事失業工人工作。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輾轉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擔任阜平縣戰地動員委員會副主任。不久,擔任阜平縣抗日政府縣長。1938年2月擔任阜平縣委書記,首先領導恢復全縣黨組織工作,繼而領導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斗爭。1938年7月調《抗敵報》任社長兼編輯、黨支部書記。1940年1月,到晉察冀邊區政府工作,先后擔任邊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兼干教科長、民政處秘書主任、四專署秘書主任及冀晉行署秘書長等職務,參與起草和修訂了邊區政權建設的一些法令、條例,組織參軍、參政、民主選舉、減租減息、優屬撫恤及對敵斗爭等項工作。1943年9月,日軍“掃蕩”晉察冀北岳區,任四專署秘書主任的侯薪領導部分機關工作人員周旋在完縣(今順平)、唐縣地區,在完縣石匣嶺一帶被敵人包圍,在他指揮下安全突圍脫險。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解放區救濟總署晉察冀分會秘書長、邊區救濟分會冀中辦事處主任,負責接收、分配從天津船運泊鎮的救濟物資。后擔任邊區最高法院書記長官,參與對偽蒙疆自治政府副主席、漢奸于品卿的審判工作。1947年11月石家莊解放后,任市政府民用生產管理處處長,后該處改為裕民實業公司,任監委、黨支部書記。1948年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后,調任華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干部處處長。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政務院內務部干部司副司長、人事部第二局副局長等職。1952年10月調任商業部人事局局長,1958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辦公室主任。1985年5月19日病逝。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