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民(1916~1989)原名曹百忍,曾用名曹溪源。淶源三甲村人。1934年考入保定第二師范學校。讀書期間,受馬克思主義影響,參加了進步團體“薔薇社”和“讀書會”。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輟學回鄉,投身抗日斗爭。歷任中共淶源縣委常委,八區、十二區區長和縣委宣傳部部長、縣議會議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定易淶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察哈爾省委宣傳部干事、冀察熱區黨委秘書兼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等職。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命令華北組成南下軍區和黨政領導機關,奉命南下,到新區開辟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共皖南區黨委農委辦主任、蕪湖裕中紗廠黨委書記兼廠長、中共馬鞍山鋼鐵廠黨委書記兼廠長、馬鞍山市委書記、合肥鋼鐵廠黨委書記、阜陽地委副書記兼地革委主任、合肥市委副書記兼市長等職。1953年任馬鞍山鋼鐵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后,率領1400多名建設者,在日本侵華期間所建的小高爐廢墟上,白手起家,建成6座71立方米的高爐,年產生鐵20萬噸。1958年9月24日和1959年10月29日,毛澤東主席在其陪同下兩次視察馬鋼。到1963年12月,在完成6座小高爐改造后,先后建成9座中型高爐、2座26孔焦爐、3座轉爐、2座平爐、2個軋鋼車間以及其它—些重要工程項目,使馬鋼由一個小型煉鐵廠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中型鋼鐵聯合企業,年產生鐵200萬噸,步入全國9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行列。1956年9月參加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959年9月赴北京出席全國“群英會”,并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1963年底任合肥鋼廠黨委書記。
“文化大革命”初期受迫害。1969年起,先后任阜陽地區革委會副主任、主任,地委書記。1978年任合肥市市長。任職期間狠抓了經濟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環境綠化和市容美化。提倡建立了現場集體辦公制度?!栋不杖請蟆?、《人民日報》對此都作了專題報道。1983年7月,任安徽省顧問委員會委員、安徽省關心下一代協會副會長、合肥市關心下一代協會名譽會長。
1986年8月28日,《人民日報》以《老市長的新報告》為題,對其事跡予以報道。1989年10月,獲得“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1989年11月24日在合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