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書(1924~2002)曲陽東邸村人。194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曲陽縣六區青年抗日救國會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縣青救會兒童部部長,區青救會主任,曲陽縣抗日救國聯合會青年部副部長,中共曲陽縣二區區委執委、抗聯會主任,縣抗聯會青宣部部長,晉察冀三專區抗聯會青宣部副部長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后,任晉察冀邊區青年聯合會組織委員、學生兒童部副部長。1946年任晉察冀邊區青年聯合會土地改革復查小組組長,在阜平城南莊從事土地復查工作。
1947年11月,參加中共華北局青年工作委員會建團工作組,到定縣開展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試點工作。1948年任中共定縣二區區委書記兼民兵教導員,同年秋調回華北青委建團工作組。1949年隨華北青委建團工作組進入北平(今北京)。5月調任華北人民革命大學校團委委員、一部團委書記。同年10月調全國鐵道團工委,先后任北方組組長、宣傳科長、辦公室副主任、副秘書長、鐵道部政治部青年教育處處長等。1954年9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團校學習,任副隊長、黨支部副書記。1955年10月回國后,繼任鐵道部政治部青年教育處處長。1956年在共青團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共青團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57年12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團委書記。其間,創辦了團刊《北大青年》。1960年8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分管共青團、學生會和工會工作。同年隨中國青年代表團訪問古巴,著有《古巴見聞》。1962年10月兼任北大黨委組織部部長。
“文化大革命”中,曾下放到“五七”干校勞動,1970年秋回北京大學。1971年5月,北京大學第六次黨代會后,任校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1980年11月當選為校黨委副書記、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84年任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校長。1988年4月率北京大學代表團訪問日本,日本創價大學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授予其“教育貢獻獎”。
1991年11月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在北京大學長期分管體育和藝術教育工作,曾兼任北京大學體委主任和北大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20世紀90年代擔任國家教委直屬綜合大學體育協會名譽理事長和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主席。1994年離休后擔任東方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顧問、首都高校戲曲學會會長,創建全國高校老齡工作研究中心,熱心參加全國鐵路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并任北京大學書畫會名譽會長等。1991年1月9月獲“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梅花獎特殊貢獻獎”。2002年8月21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