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1912~1979)原名崔景文,曾用名崔微暉、崔浚,后改名崔嵬。山東諸城人。1930年入山東省立實驗劇院編劇班學習。1932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青島分盟。1937年和陳波兒一起參加上海救國會組織的慰問團赴綏東抗日前線慰問演出,改編了著名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同年參加《保衛盧溝橋》的編導和演出,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一隊赴前線演出,創作演出《張家店》、《順民》及話劇《八百壯士》(合作)等劇。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延安魯藝戲劇系,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其間參加演出了《人命販子》、《流寇隊長》、《藍包袱》等劇。
1939年隨華北聯合大學赴敵后晉察冀邊區,在文藝學院任戲劇系主任,創作演出了著名歌活報劇《參加八路軍》(呂驥作曲),是邊區第一個歌活報劇,《三個游擊隊的故事》、《堅壁要徹底》,多幕話劇《燈蛾記》等劇。1940年11月,為慶祝蘇聯十月革命23周年、軍區成立3周年及邊區第一次藝術節,華北聯大文工團、西戰團、抗敵劇社聯合演出根據高爾基原著改編的話劇《母親》,由崔嵬、丁里、凌子風、汪洋、韓塞、牧虹組成導演團,崔嵬任執行導演并飾劇中人物父親米哈依爾。1941年崔嵬導演了大型話劇《帶槍的人》(崔嵬飾劇中人物雪特林)。1942年擔任邊區戲劇協會主任,同年調冀中軍區火線劇社任社長兼文藝科長,參加創作話劇《十六條槍》,改編京劇《岳飛之死》、《老英雄》、《哭祖廟》、《蘇州城》。1944年初深入到邊區爆炸英雄李勇的家鄉生活,與李勇同吃、同住、同勞動,寫出了多幕話劇《李勇大擺地雷陣》。此后導演了河北梆子《血淚仇》和杜烽創作的多幕話劇《李國瑞》。
1948年秋隨軍南下,先后任中南藝術學院院長、中南文化局局長、中南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1956年調任北京電影制片廠藝委會主任兼導演,先后主演了《海魂》、《老兵新傳》、《紅旗譜》等片,導演了《青春之歌》、《小兵張嘎》、《北大荒人》、《天山的紅花》、《紅雨》、《山花》等故事片。還導演了《楊門女將》、《野豬林》、《穆桂英大戰洪州》、《平原作戰》等優秀戲曲片。1959年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導演的《老兵新傳》獲獎。1960年隨周恩來率領的中國政府友好訪問團訪問緬甸,1961年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日本。1962年在“百花獎”評選中被評為最佳男演員獎。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