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1912~1986)定縣(今定州)人。1928年考入定縣師范學校。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河北人民自衛軍政治部春雷劇社隊長、定縣人民自衛隊大隊長、定縣先鋒報社編輯、定縣文建會文藝部干事、部長、冀中文藝訓練隊政治指導員、冀中新世紀劇社隊長、冀中火線劇社隊長。1947年任冀中實驗劇團團長、冀中培新劇社社長等職。1942年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戲劇系學習。1944年曾改編《五人義》、《蘇州城》、《反徐州》、《竊符救趙》、《花木蘭》等劇本,為部隊指戰員和群眾演出,頗受歡迎。1948年帶團赴平山西柏坡為黨中央演出《花木蘭》、《鬧天宮》等戲。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稱贊。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河北省文聯戲劇改革委員會秘書、河北省文教廳文化處戲劇科副科長、河北省戲曲審定委員會主任兼河北省河北梆子劇團團長。1953年率河北梆子劇團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1955年至1964年,歷任河北省文化局藝術處副處長、河北省戲曲研究室主任。在戲研室任職期間,搜集、挖掘并整理老調、絲弦、定縣秧歌、哈哈腔、評劇、隆堯秧歌、亂彈、平調落子、河北梆子等地方劇種上千個劇目、河北梆子唱腔60余本、臉譜300余幅。組織編輯出版了《中國地方戲曲集成·河北卷》(收入優秀傳統劇本30個)、《四股弦傳統戲曲原本》(3集46出)。
1958年與人合作改編的河北梆子《竇娥冤》,曾參加全省戲曲調演,并成為劇院保留劇目。“文化大革命”中仍筆耕不輟,移植編寫了河北梆子《劉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