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千里(1915~1968)學名遠保坤,又名秀昆、秀峰。河北任丘人。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師范學校。在“少年國際共產主義”組織教育下,熱心閱讀新文學刊物,開始寫詩,署名“千里”。同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九一八”事變后,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報名參加學生軍,寫詩做宣傳。1932年保定二師學潮被鎮壓后,只身到北平(今北京),在中華中學就讀。1935年考入北平河北省電政管理局技工學校,畢業后當電線技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奔赴抗日根據地,參加冀中人民自衛軍。先在《自衛》報社任記者,后又到冀中軍區的新世紀劇社,在《歌與劇》、《新世紀詩刊》、《詩與畫》等刊物做編輯出版工作,并寫了大量的詩。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進行殘酷“掃蕩”,他來到北岳區。組織決定將集結在北岳區的冀中黨政干部分批輸送到延安及其他根據地,或回冀中開展游擊戰爭恢復根據地,他被最先派回冀中。他說:“為嫌詩少幽燕氣,故向水天躍鳥行。我們應當回去,大丈夫死則死矣,只要冀中人民不被斬盡殺絕,就不愁我們不能生存發展。”194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冀中九分區政治部隨軍記者、冀中軍區政治部特派記者。
遠千里是冀中地區最早寫作街頭詩與傳單詩的詩人之一,流傳下來的有《拆城》、《亞五亞六》、《你想想吧》等;有一些整齊、順口類似歌詞,如《冀中之歌》、《青紗帳》;有一些是即景抒情的偶感,如《神仙山隨筆》、《夜宿牧羊圈》、《深山,夜里的火把》、《小小的光芒》;有敘事詩,如《唐團長》、《在席簍里》、《六個新樂人》、《我是區長》、《“一丈高”打伏擊》等。在1945至1946年寫的短詩《拔麥圖》、《眸語》、《戀歌》、《家信》、《好兄弟》,通過巧妙的構思,寫出了解放區干部與群眾間的融洽關系,青年人努力生產、積極參戰的上進情緒。作品深入淺出,通俗明快,深受抗日群眾喜愛。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河北日報》副刊編輯組長,河北省文聯編輯部長兼秘書長、副主任,河北省文化局副局長。1956年起任中共河北省委文教部、宣傳部副部長。著有詩《三唱集》,還寫有小說和文藝評論。“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8年6月22日逝世。1979年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