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鐸(1917~2005)博野劉陀營村人。簡易師范肄業。1938年在蠡縣參與組織新世紀劇社,參加演出、創作。同年秋,調冀中區抗日聯合會。193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到華北聯合大學戲劇系學習。1940年夏,在冀中文藝訓練班任指導員。1941年春,任新世紀劇社戲劇隊長。兩年后任火線劇社秘書。1947年以后任火線劇社副社長、社長。
抗戰時期主要作品有話劇《勝利歸來》、《頑固派的真面目》、《游擊小組》、《反希特勒活報劇》、《三聲槍》、《有理有力》、《四頭?!?、《戰利品》、《地頭上》等。1945年創作大型歌舞劇《王秀鸞》,劇本由火線劇社的卜一、之家、小流、王濤等分頭譜了曲。演出后受到觀眾的歡迎,冀中區黨委為劇本和演出頒發了獎狀、獎金,認為《王秀鸞》通過描寫王秀鸞從一個普通家庭婦女成長為邊區勞動英雄的過程,歌頌了黨的英明領導,深刻揭示了大生產運動的意義以及婦女參加生產勞動的重要性?!锻跣沱[》是民族新歌劇走向成熟的標志,新中國成立后編入人民文藝叢書出版。解放戰爭時期有話劇《逃出閻王殿》、《村落戰》、《小伏擊戰》、《暗箭》、《兩捆秫秸》,歌劇《小老虎回家》、《王大發歸隊》,西河大鼓《擁軍模范李大娘》。
1950年任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員、總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1965年率電影、戲劇代表團訪問越南。次年任總政文化部文藝處長。1975年再任總政文工團副團長兼話劇團團長。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出席第一、二、三、四次全國文代會。1953年出版了多幕話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后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成電影。該劇曾在1956年全國話劇觀摩演出中獲獎。另有集體創作、與人合作的話劇《幸福橋》、《中朝人民心連心》等。其中《陽關大道》收入《建國十年文學作品選》,并拍成電影。參加演出或排練的多幕劇有《雷鋒》、《海防前線》、《友誼花開》等。2005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