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羽(1918~1951)原名鄭成武。湖南大庸(今張家界)人。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到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四期學習。1938年10月參加東北挺進縱隊赴晉察冀邊區,是“鐵流社”的重要成員。1939年2月分配到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歷任音樂隊長、舞蹈隊長、戲劇隊長。是《霸王鞭》舞蹈的發現、加工、推廣者。霸王鞭是冀西的一種民間舞蹈,逢年過節的時候,兒童們手持嵌有銅錢的短木棍,邊歌邊舞。鄭紅羽看后很感興趣,就帶領兒童演劇隊的小隊員們學會了打霸王鞭。之后,鄭紅羽開始對這種傳統民間舞進行改編,賦予了新的形式和內容。結合抗戰斗爭形勢,運用民族曲調,填寫革命歌詞。演出時由10多位小隊員上場,表現出更強的藝術性和良好的宣傳效果,霸王鞭舞受到了廣泛歡迎,劇社還在鄉村劇團中輔導排練霸王鞭舞,使其很快在邊區風行。
鄭紅羽參加演出的劇目有《放下你的鞭子》、《日出》、《失空斬》、《子弟兵與老百姓》、《帶槍的人》、《大雷雨》、《前線》;創作有舞蹈《交通戰舞》,歌舞活報劇《過難關》、《空城計》,話劇《楊明甫》;參加創作的劇本有《史可法》、《王老栓報仇》、《重見天日》、《大慶功》、《史國良押擔架》、《老柱翻身》、《解疙瘩》等。抗戰時期還創作了大量歌詞,如《白求恩大夫挽歌》、《兩條道》、《迎新年小調》、《慶祝反“掃蕩”徹底勝利》、《遵守軍民公約》、《前進子弟兵》、《讓地雷活起來》等,均被譜曲歌唱。1948年調任十八兵團政治部文工團團長,編導有《大進軍歌舞》、《慶祝勝利大歌舞》。1949年7月出席全國第一次文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