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1921~2003)原名穆亞才。回族。河南杞縣人。1933年小學畢業后,升入杞縣大同中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穆青到山西臨汾,進入八路軍學兵隊學習,后留師部做宣傳工作。1938年8月發表前線通訊《島國的吶喊》。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7月考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1942年8月進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區報》從事新聞工作,9月與張鐵夫共同采寫了《人們在談說著趙占魁》、《趙占魁同志》。
穆青曾于1939年1月隨八路軍一二○師到冀中平原,為白洋淀美麗的風光所吸引,更為白洋淀人民抗敵御侮的民族精神所感動。1939年初雁翎隊成立,一次次帶有傳奇色彩的戰斗令穆青感到振奮,他拿起筆來,寫下了報道《雁翎隊》。這篇文章發表于1943年8月22日的延安《解放日報》上,受到人們普遍的重視,并引起了人們對冀中這支抗日隊伍的關注。這篇文章也成為穆青早期報道的名篇。作品對英雄的水鄉人民表達了深摯的贊美之情。
1945年10月,穆青隨解放日報社、新華社先遣隊離開延安,前往東北解放區。1946年2月調入東北日報社。年底任《東北日報》編委兼采通部部長。1949年4月從《東北日報》調回北京新華總社任特派記者,隨第四野戰軍南下采訪。1954年7月任新華社華東總分社社長。后歷任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新華社國內部主任、新華社副社長、新華社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兼新華社總編輯、新華社社長、新華社黨組書記等。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發表大量有影響的長篇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