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羨樸(1870~1957)又名趙崇信。蠡縣趙家莊(今趙河莊)村人。清光緒十五年(1889),考入縣學為生員(秀才)。后經縣學保送去北京某學堂深造,在準備科舉考試時,恰遇戰亂,遂同朋友到山東省邱縣教書。光緒二十八年(1902)任邱縣知縣。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審理一刑事案件時,因秉公執法,拒絕上司舞弊,被借故革職回鄉。從此他潛心鉆研中醫理論,義務為人治病,成為遠近有名的中醫。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他利用行醫之便,積極從事抗日活動。行醫以“有請必應、有請必到”著稱,且只診脈、開方,不賣藥收費,更拒收禮,待人不分窮富,多次為窮苦病人出錢買藥。他治病救人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動了鄉親,不少人送了感恩匾,本村趙文志父子還編寫歌曲贊頌他:“趙莊中醫趙羨樸,看病開方盡義務,窮人、富戶一樣待,對人和氣熱呼呼,醫術何等高!藥到即病除,老幼贊頌名千古!”
1938年,八路軍一二〇師駐防趙家莊。趙羨樸堅決擁護共產黨“團結抗日、一致對外”的主張,積極獻糧5000斤,槍兩支,子彈數百發,銀元200塊,并鼓勵其他富裕大戶獻錢、糧和槍彈,支持八路軍抗擊日本侵略軍。1939年,趙羨樸根據縣婦救會的要求,在自己家里做了解放婦女生產力的典型示范。規定:一、全家婦女一律不纏足,已經纏足的要放足;二、不準打罵婦女,反對男尊女卑;三、女孩子一律上小學、中學直到大學;四、不準限制婦女參加抗日活動;五、婦女婚姻自由,不準家長包辦。趙家莊的婦女工作空前活躍,成為全縣先進典型,受到縣婦救會表彰。1940年8月,趙羨樸被推舉為縣議會副議長,直接參與抗日斗爭。
1942年7月,偽保定道尹到趙家莊中心炮樓,日軍小隊長山根、新民會長張榮先、偽軍班長董文彬幾次邀請趙羨樸出面歡迎道尹,被他拒絕;道尹到他家“拜訪”,提名要他充任縣長,被他拒絕;山根用金錢引誘、威脅恫嚇等手段讓其到縣城為日軍當醫生,他以耳聾、患病為由拒絕。而他通過在民間行醫,做了大量有益抗日戰爭的工作。為此,蠡縣抗日民主政府派楊杰三等人慰問趙羨樸,高度贊揚他的民族氣節。
新中國成立后,趙羨樸被選為蠡縣第一、二、三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蠡縣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7年10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