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 地處太行山北麓。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分為山地、盆地和河流谷地。縣城海拔858米,最高處位于縣北東團堡鄉與蔚縣交界處的利華尖,海拔2144.7米,最低處是縣南銀坊鎮玉皇溝門,海拔350米,相對高差1794米。境內群山起伏,溝谷縱橫,山間分布大小盆地,主要有淶源盆地、東團堡盆地、南城子盆地。境內有拒馬河和唐河兩大常年基流河,均屬大清河水系。
氣候 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春季短暫,升溫迅速,春旱多風;夏季天氣涼爽,陣雨集中,常有伏旱發生;秋季溫和涼爽,降溫快;冬季寒冷漫長,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7.7℃,1月平均氣溫―8.7℃,極端最低氣溫―30.6℃(1966年2月22日);7月平均氣溫21.9℃,極端最高氣溫39.8℃(2010年7月29日)。最低月均氣溫―8.7℃(1月),最高月均氣溫21.9℃(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0.8℃,最大日較差26.3℃。生長期年平均185天,無霜期年平均160天,最長達180天,最短為13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80.6小時,0℃以上持續期為229天(一般為3月9日至11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為533.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81天,最多達111天(1964年),最少為47天(1972年)。極端年最大降水量為808.4毫米(1959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380.0毫米(1984年)。降雨集中在6月至8月,7月最多。2011年最高氣溫33.9℃,最低氣溫―20.5℃,年平均氣溫7.9℃,盛夏平均氣溫(6、7、8月)21.3℃。零厘米平均溫度10.4℃,全年日照2521.8小時;無霜期166天,初霜期10月2日,年降水量663.0毫米,年均風速2.0米/秒,風極端最大值10分鐘平均12.7米/秒。主要自然災害有干旱、冰雹。大風、暴雨、雷電等。干旱災害發生頻率為50%。50毫米暴雨每年平均出現1次,100毫米暴雨每年平均出現0.08次。冰雹災害主要集中在6~8月。
水文 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其中唐河淶源縣段流域面積640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有二級河唐河淶源縣段、清水河―界河―龍泉河淶源縣段、拒馬河淶源縣段3條,總長119.02公里;三級河有塔兒溝、南馬莊河、五門河、銀坊河、西神山河、北屯河、王安鎮溝、黃臺院溝、烏龍溝9條;四級河有銀坊西溝、金山口溝、留家莊溝、斜山溝、獅子峪溝、柱角石溝、黃土崗溝7條;五級河有八畝地溝。河流總長度346.58公里,河網密度0.14公里/平方公里,徑流總量3.4575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為拒馬河淶源縣段,從淶源縣西北艾河溝至淶源縣塔崖驛鄉與易縣界,長78.47公里,流域面積1546.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7.34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西神山河、王安鎮溝、黃臺院溝、烏龍溝等。
自然資源 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26種,包括金屬礦7種,非金屬礦產資源3種。其中鐵礦保有儲量8.44億噸,已開發的有楊家莊礦、獨山城礦。鉛鋅礦儲量3.44億噸,已經開發的有烏龍溝礦和銀山口礦。銅礦石保有儲量2.91億噸,位于楊家莊鎮木吉村,礦區面積1.61平方公里,尚未開發。鉬礦石保有儲量3.18億噸,主要分布在大灣礦區,位于楊家莊鎮與南屯鄉大灣梁分界地帶。旅游資源基本類型有45種,游覽面積320平方公里,共有8大景區,218個景點,其中2006年9月,白石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高等植物有110科793種,菊科、木本科、豆科、薔薇科種類占絕大部分,屬暖溫帶針闊混交林地帶,山場面積約305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為28.5%。野生動物有60余種,鳥類有3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