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地勢平坦開闊、局部略有起伏,地形總趨勢是自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傾斜,坡降約為千分之一。地面最高處為海拔29.4米,在西北郊的一畝泉村;最低為17.1米,在東北邊界的韓村。新市區包含兩種地貌單元類型。一是洪積、沖積扇平原。二是山前溢水帶區。由于山前特殊水文地質構造的影響,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新市區西北部一畝泉、黑風泉、五花泉、聯珠泉等相連的溢水帶區。諸泉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先后干涸。土壤劃分為兩個土類(褐土類、潮土類),兩個亞類,4個土屬,18個土種,26個變種。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1989~2008年,年平均氣溫13.5℃。1月平均氣溫-2.3℃,7月平均氣溫27.2℃。極端最高氣溫41.6℃,出現在2000年7月1日和2002年7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6.8℃,出現在2001年1月15日。年≥10℃的積溫4567度。年日照時數2320小時,初霜始于10月中旬,終霜止于4月上旬。全年無霜期168~215天。近幾年氣溫持續偏高。特別是2007年,年平均氣溫達到14.2℃。1989~2008年平均降水504.4毫米。降水量最多年份為848.5毫米(1994年);最少為242.1毫米(2000年)。日最大降水量141.8毫米,出現在1996年8月5日。
境內河道屬大清河流域,共有5條,其中4條自然河流,1條人工河道。一畝泉河全長17公里,境內長12.52公里,最大排水量為83立方米/秒;白草溝全長23.97公里,境內長5.42公里,最大流量為210立方米/秒;候河全長13.35公里,境內長6.08公里;黃花溝全長26.07公里,境內長10.9公里;環堤河是60年代結合修筑防洪堤人工挖土成河。全長29.4公里,境內長13.47公里,排水流量60.277立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