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山與后土廟會洪崖山為古易州十景之一的“洪崖積雪”,在易縣城北17公里,海拔716.5米,北易水支流發源地。洪崖山懸崖陡峭,危峰高聳,隆冬積雪經久不消。春初,山下杏花開放,山頂依然白雪皚皚,伴映著碧松翠柏,好一幅絢麗的畫卷。
洪崖山建有規模龐大的廟群,有廟寺達50余座,主要祭祀道教尊神后土皇帝,俗稱后山奶奶廟。后土皇帝是道教“四御”之一,協助玉皇大帝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與大地山川之秀,故受人們尊敬,傳說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敵軍追趕中,被后土皇帝搭救。劉秀登帝位后敕建后土廟。之后,歷代敕封擴建,有廟堂殿宇50余處。下院有孫臏廟、觀音殿。經過十八盤(俗稱九曲十八彎),登上歡喜臺,過四圣祠、九龍殿、太陽殿、老爺殿、龍王殿,繞棧道北行,至救苦殿、三清殿、玉皇殿,往東北跨過仙人橋,登高臺階入正殿山門,門內鐘、鼓樓對峙,正殿三間供后土皇帝,又稱太寧宮,兩側有配殿。宮后有寢殿、三霄殿、觀音殿。山后有后土奶奶老家,廟內塑后土坐像,兩旁是太白金星、靈官立像。金代魏道明為該觀撰碑,曾稱壽陽院或壽陽觀。每當初一、十五,善男信女進香。
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進香者摩肩接踵,特別是三月十五廟會,從月初各地人開始來趕廟會。進香者除京、津、冀外,周邊各省亦不遠千里而來,涉及十余省份。保北、京南各縣家家戶戶趕廟會,不能至廟會者,在家焚香祭祀。趕會者車水馬龍,晝夜不停,高峰時日人流達十幾萬人。進香花會百余道,十番會之音韻居群會之冠。眾會中以西北奇、北東莊、茹堡等村舉辦的“駕會”上山,最具后土廟會特色,每村有黃綾彩轎一乘,內有后土娘娘結義姐妹女神木偶像一尊,黃袍冕旒執圭之像八駕,四轎夫穿黃馬褂,包黃巾,并有金瓜鉞斧、朝天鐙、旗羅傘扇等執事儀仗10余副,音樂會隨之吹奏,其他各會皆望駕臨而拜謁,沿途善男信女見駕叩拜。山下搭神棚,為共拜之所。淶水高洛村古樂會到山下馬頭村演奏,并誦《后土皇帝寶卷》,廟會專門為該會設會場。饗神戲劇,一場接著一場,臺下人山人海。物資交流會更是熱鬧非凡,當地已聘道士主持宗教事宜,旅游勝地洪崖山將再現昔日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