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山(1887~1975)容城王路村人。自幼為人打短工、扛長工。1938年初,北上抗日的共產黨八路軍的到來,傳播了革命火種。金木山參加了抗日工作,在全縣最早組織起貧雇農的階級組織工會,被推舉為村工會主任。自此,他帶領貧苦兄弟,首先向鄰村的惡霸地主石春熙討還了地契,對租種的土地實行了減租減息,廢除了舊債及各種不合理負擔,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1941年,日偽軍的封鎖和不斷“掃蕩”,給冀中抗日軍民造成了嚴重的物資匱乏和生活困難,中國共產黨發出了大生產運動的號召,縣抗日民主政府選定王路為試點。金木山克服經濟困難,破除舊的耕作習慣,帶領全家人養豬養羊、打井抗旱、間作套種、多種經營,以勤勞治家的精神和巧種豐產的經驗,帶動了一方。1941年秋后,他家一次就捐獻2000斤糧食支援了抗日前線。
1943年,金木山出席了晉察冀邊區第二次英模大會,被授予“勞動英雄”獎章。1946年初,冀中十分區軍民在霸縣牛坨鎮舉行文藝會演,歡慶抗戰勝利。王路村劇團自編自演的歌劇《勞動英雄金木山》(經當時縣委宣傳部長胡蘇修改加工),獲頭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