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擇三(1900~1967)女。阜平城內人。1919年在阜平女子高小畢業,成為阜平第一批“女秀才”(當時只有女生3人)。1921年至1924年,在方太口村小學任教,后任阜平城內女子完全小學教師。丈夫早逝,靠微薄薪金撫養母親和兩個兒子。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送長子參加八路軍(后在抗戰中犧牲)。1938年到阜平縣城內中心學校先后任教師、校長。除擔負教學任務外,晚上還幫成年人學文化,教唱革命歌曲,并協助村干部進行各種工作。日軍“掃蕩”,將校舍燒毀,她將自己的住房騰出做校舍,住房被燒后,背著行李在相隔6里的兩個村中進行巡回教學。敵人來了,帶領學生轉山溝,在槍聲中堅持上課。敵人走后,回村在夜校里教學。
新中國成立后,于1950年到正定縣城內初小任教,并擔任校長,經過努力,把一所初小擴大為完全小學。在此期間,帶領師生研制出土制六六粉、明礬、石灰合劑等6種農藥和5種土化肥,支援農業生產,還研制出起重機、挖土機等十幾種機械模型和教具,推動了教學工作。在繁重的工作中,自編節目,登臺演出,宣傳黨的政策。196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62年因病退休。“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