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祥(1901~1937)字慶函,號老鼎,曾用名李鼎華,乳名登科。定縣(今定州)西楊村人。1921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很快接觸到《新青年》、《每周評論》和《湘江評論》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3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考入保定直隸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并參加了“五卅”運動影響下的罷課斗爭。在此前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被派到駐正定的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一四一師任團副官。但不久由于父親、妻子相繼病故,從正定回西楊村,先后受聘于王村小學、懷德營小學任教。1928年在明月店高小任教,并發展西楊村的李靜河、李兆軍加入中國共產黨,使定縣有了第一批中共黨員。1929年因組織學生向校方發難,被校方以散布共產言論為由解聘。李致祥回村后,利用晏陽初開展平民教育的機會,創辦了城南區第一所由黨領導的民眾夜校。
1930年,在懷德營、中流、張謙等村相繼辦起民眾夜校。同年2月西楊村又有李洛遷、史洛坤等9人入黨,隨之建立了定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村支部,李致祥任書記,并相繼建立中流、張謙、大吳村等8個黨支部。1931年,西楊村的黨員發展至50多人。為便于工作,西楊村支部改建為特支,下設東、西、北三個支部。1933年先后建立了東楊村、子遠村、南辛興村、叮嚀店村黨支部,還派史洛坤、孫忠分別擔任沙河南、北各支部聯絡員。根據形勢和工作的需要,縣委決定成立沙河流域區委,李致祥任區委書記。在黨組織統一安排下,在西楊村9月6日廟會上做了抗日救國的演講,組織了搶秋掃鹽斗爭。1933年5月,由于保屬特委交通員被捕叛變,漢奸陳香古直撲西楊村,抓捕了李致祥、柴貴欣等人,第二天被押到省城保定,關在警備司令部看守所,一年零三個月后刑滿釋放。
1934年,西楊村黨支部重新建立,李致祥任書記,并建立了以西楊村供銷合作社為掩護的秘密聯絡站,大量印發抗日宣傳品,組織學生大唱抗日歌曲,重新點燃了西楊村一帶抗日烈火。1937年,李致祥因積勞成疾,病情日重,仍在病床上主持工作,每天從《醒民日報》上了解抗日形勢。當看到七七事變,北平(今北京)、天津失守,張家口遭洗劫時,焦急萬分,立即召集黨員研究組建抗日游擊隊,并囑附孩子們要聽黨的話,當他聽到“我們一定聽黨的話,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話,滿意地笑了。10月7日清晨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