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端(1903~1992)女。唐縣留九莊村人。1941年12月任本村抗日政權民教委員,丈夫管國堂任抗日地下交通員。翌年,唐縣平原區被日本侵略軍控制,她為掩護抗日干部、八路軍戰士,在自家西房牲口槽下挖了一條通往水井的地道,供抗日干部、戰士出入。她對八路軍干部、戰士關心備至,寧肯自家吃糠咽菜,為他們做較好的飯菜,并親任警戒,讓孩子放哨,情況緊急時,以打水為掩護把飯菜送入地道。前后接待、掩護八路軍干部、戰士和村游擊隊員達數百人次,吃糧數千斤,但為保密,她把糧條燒毀,從沒向抗日政權支取過一斤糧食。抗日軍民稱贊她家是“紅色堡壘戶”。
1942年春,八路軍二支隊戰士30多人,夜間執行戰斗任務,住在她家,為不泄密,把大家鎖在一間大屋里,做好飯菜送進去,丈夫和孩子輪換放哨警戒,直到第二天深夜,摸清村內外確無敵情,才幫助戰士們轉移出去。夏末,日本侵略軍對圍城村莊進行“清剿”,抗日政權八區區長王慕宗把一個小包裹放在她家,囑咐她千萬藏好。經過日偽殘酷“清剿”后,王區長焦急地來到她家,打聽小包裹的下落,她很快找出來交給王區長,王慕宗雙手接過,滿眼淚水貼在胸口,原來這是全區收交的公糧款,多虧她巧妙掩藏,才沒被日偽軍搜查發現。是年10月,抗日干部、八區武委會干部胡斌來到她家,她見胡斌上衣短小,不能系皮帶插槍,就用準備給兒子做夾衣的布料為胡斌做了一件夾襖,讓兒子穿舊衣。冬季又為八區治安員小高做棉襖。嚴冬,她幫助丈夫管國堂冒生命危險過封鎖線,購買了大批土布,送到山區根據地。
1943年2至6月,日偽軍連續幾次包圍張小端家,當時,抗日干部馬躍驥、胡彭年、胡斌、高國祥等先后在她家地道藏身,日偽軍用刺刀威逼她全家,對其丈夫管國堂嚴刑拷打,讓洋狗咬,用冷水灌,折磨得死去活來,但她一家人始終沒有吐露半句實情。1944年6月,八區區委書記馬煥其、武委會主任胡斌正在她家,她7歲的小兒子民振在門口放哨,見幾個漢奸正向她家走來,民振急忙回家報信,但漢奸已進院子,胡、馬二人來不及下地道,躲在屋內持槍應變。在這千均一發之際,張小端從容鎮靜,巧妙支應。兩個漢奸一邊喝水一邊觀察,沒發現什么異常,悻悻離去。
新中國成立后,王慕宗接她去外地安度晚年,她婉言謝絕,仍在家中勞動。此后,當年被她家掩護過的老同志,每年都來她家看望。1984年被接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