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祿(1905~1931)又名韓煜。完縣(今順平)西五里崗村人。少年時讀書于縣立高小,1922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在學校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思潮的影響,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組織學生閱讀革命書刊,傳播馬列主義。1924年與保定直隸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學生谷蘭亭、張長江等組建團結革命青年的群眾組織“學友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3月,被選派到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任中共完縣縣委書記。到1928年,完縣黨員發展到200余人。經順直省委批準,完縣縣委改建為中共完(縣)唐(縣)中心縣委,韓永祿擔任中心縣委書記。
1930年6月,中共順直省委向韓永祿傳達組織農民暴動、成立紅二十二軍、奪取縣城、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指示。韓永祿等5人組成暴動委員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決定于10月6日舉行暴動。8月13日,一位暴動隊員在擺弄槍支時不慎走火傷人,引起地方當局的注意。縣委決定立即舉行起義,組織暴動農民去各村強行收繳地主武裝,把地主的糧食、財物分給貧苦農民。廣大貧苦農民紛紛要求參加暴動,隊伍迅速發展到500多人,收繳地主長短槍300多支。滿城、望都、清苑等縣黨組織也率領農民武裝前來參加暴動。8月17日,暴動隊伍打出紅旗,宣布正式成立紅二十二軍,并成立了暴動司令部,韓永祿、葛占龍為正副總指揮。司令部立即決定攻打完縣縣城。8月21日凌晨,暴動隊伍包圍了縣城。此時城里僅有200多敵人,憑借城墻和優良裝備固守待援。總指揮部下達攻城信號后,戰士們齊聲吶喊,向敵人猛烈射擊,激戰到天亮,城未攻克。暴動隊伍開始政治攻勢,韓永祿及敵人家屬在城下喊話,要警察倒戈起義,開城門投奔紅軍,敵仍據城頑抗。
暴動隊伍圍城兩天一夜,8月23日,駐保定的敵軍一個營來增援。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司令部決定放棄攻城,將隊伍拉到敵人力量薄弱的淶源山區打游擊。當隊伍撤到吳村時,敵增援部隊已尾隨而來。韓永祿燒毀所有文件,率領隊伍邊打邊撤。8月26日,敵人從三面包圍過來,韓永祿帶領隊伍占據有利地形,分兩路抗擊敵人,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暴動隊伍也有重大傷亡。傍晚,隊伍撤到店子水村,韓永祿召開黨員會議,決定暴動隊伍暫時化整為零,分散隱蔽,積蓄力量,準備新的戰斗。五里崗暴動失敗后,韓永祿經徐水、保定到博野中心縣委幫助工作。1930年秋,化名劉士貴,按照順直省委指示到晉縣(今河北晉州市)繼續領導農民進行武裝斗爭,任中共晉縣軍委書記。準備舉行農民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六十軍,韓永祿任軍長。1931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后被押解到北平(今北京),經受了敵人各種酷刑和誘騙,堅貞不屈,并在獄中建立黨支部,領導絕食斗爭。由于西五里崗村地主韓省三等人去北平監獄指認,韓永祿身份暴露。1931年秋于北平天橋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