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存(1905~1989)易縣木廠村人。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1937年,他租種了3畝山溝地。一家4口人起早摸黑揀石頭、墊沙子,將地整的平平整整,過秋糧食收成不錯,地主又要長租。這時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來這一帶組建抗日民主政府,頒布了減租法令,葛存種田勁頭更足了。邊區(qū)開展大生產運動后,又試種大麥,研究改種兩季谷物,實行浸種、田間選種,一年打糧食3000多斤,一家人過上幸福生活。
1939年夏,山洪暴發(fā),沖毀良田。葛存一家辛勤耕種的土地被沖毀,鄉(xiāng)親們以樹葉、樹皮充饑,葛存積極響應邊區(qū)政府組織起來開荒種地的號召,將23戶貧雇農組織起來成立墾荒團。1940年開荒23畝,1942年開荒80畝,又將32畝舊灘擴大成50畝。他又領導全村開渠,擴大水澆地180畝。1943年,在根據(jù)地人民生活最困難的情況下,木廠村獲得糧食豐收。
1944年,全縣開展大生產運動。葛存在墾荒團的基礎上創(chuàng)辦了勞動互助合作社,全村做到家無閑人。在辛莊召開的全縣勞模評比會上,葛存被評為勞動英雄。6月,又出席一分區(qū)在慈家臺召開的群英會,獲一專區(qū)“生產模范”稱號。參加群英會回來,他在村里組織起撥工隊,大家一致推舉葛存擔任撥工隊隊長。組織起來之后,立即組織大家開渠、開荒、送糞、整勞力集中全力開渠。一條長2里,寬5尺,深3尺的新渠,原計劃需要280個工,結果只用了205個工就修成了。為了堅持戰(zhàn)時生產,所有民兵自衛(wèi)隊員都編在撥工隊里,一面戰(zhàn)斗,一面生產。民兵中隊長將地雷帶到地里去教埋地雷,全村民兵都學會了。1944年農歷八月十五,區(qū)里命令搶收,葛存組織撥工隊4天就把莊稼搶收回來。在葛存領導下,全村不但實行了精耕細作,還實行了田間選種、除蟲、試種大麥,改種兩季作物,又將旱地改成水地。1944年秋后,全村共收入1005石2斗(老斗)玉米,平均每人2石3斗8升玉米,達到了耕一余一。豐收之后,全村人換上新衣,高搭彩棚,整整齊齊向毛主席像鞠了三個躬。葛存說:“本來咱們應該送幾石大米給毛主席,可惜路遠不能辦到,現(xiàn)在冀中發(fā)了大水,咱們大伙募點捐,跟謝了毛主席一樣?!碑攬龈鲬艟途枇?石6斗玉米,400元錢。
1944年,縣政府授予葛存一面錦旗、一頭黃牛,當選出席晉察冀邊區(qū)群英會的勞動英雄。1944年12月,在邊區(qū)第二屆群英會上,邊區(qū)政府授予葛存“耕一余一”光榮匾一塊,獎章一枚。邊區(qū)文藝戰(zhàn)士曹振峰曾創(chuàng)作連環(huán)畫《組織起來的葛存村的故事》,宣傳葛存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