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年(1908~1942)別名劉迪剛、王煥章、賈煉。安國南章村人。家中較富裕,1919年考入安國縣石佛高小,1922年考入保定烈士田中學。1925年轉保定同仁中學,1928年畢業回家務農,結識了中共黨員徐云甫,他們常在一起談古論今,探討民族興亡、民眾解放等問題。1930年,劉吉年擔任本村小學教師,同年參加縣政府教育科舉辦的師資培訓班,受中共地下黨員王曉樓影響,接受了馬列主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龐各莊學校以教書為掩護,進行黨的秘密活動。1934年回本村任教,為便于活動與本村黨員合伙開辦一木貨廠,常以買樹木為由走街串村,傳遞情報,動員進步青年投身革命。
1937年冬,劉吉年組建起南章村抗日動員會,配合全縣抗日形勢組織印發傳單,集會游行。在講演會上,他怒斥日軍侵略罪行和國民黨不抵抗政策,發出“寧作斷頭鬼,不當亡國奴”的誓言,使本村群眾抗日情緒異常高漲。他抓住時機,秘密發展黨員,動員20余名抗日積極分子參加了區、縣抗日組織。是年,調縣抗日總動員會工作。1938年夏,任中共安國縣委組織部部長。同年12月,日軍侵占安國,環境異常殘酷,為堅定干部群眾抗日信心,劉吉年四處奔走,分析形勢,統一思想,鼓舞士氣,使黨組織在惡劣環境下不斷壯大。劉吉年家中有5口人參軍或參加抗日工作,被譽為“革命家庭”。當時,一些十六七歲的男女青年從學校、農村出來參加革命,劉吉年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一次遠離家鄉的女青年劉守璞發燒昏迷,劉吉年煎湯喂藥,直至病愈。青年們親切地稱他為“劉媽媽”。1939年冬,劉吉年奉調延安學習,結束后被分配在華北局社會部(政工部),在北平(今北京)做地下工作。1941年秋,執行任務時,在易縣境內與日偽軍遭遇,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