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澄波(1910~1931)字濤,號若水,曾用名于松齡、宋韻秋。蠡縣城內西南街人。幼年家境貧寒,高級小學畢業后無力再學,國民政府農礦部農政司司長徐廷瑚(蠡縣城內人)資助他繼續讀書,1925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六中學。由于六中共產黨組織建立較早,于澄波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在黨組織的培養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校學生會主席、共青團支部書記、黨支部書記、保定市團委特支組織委員、中共保定市委宣傳委員等職,參加和領導了驅趕反動校長、訓育主任、教職員,反擊國民黨保定市黨委執委搜查學生等斗爭。1929年8月中學畢業后,遵照省委指示,回蠡縣開展黨的工作。任縣高級小學教師,秘密擔任中共博蠡縣委委員、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博蠡縣委書記。他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講革命道理,利用寫作機會宣傳革命思想。他曾寫《紅光》長詩:“偉大的紅光,籠罩著白色的屠宰場。睡眠的人間,一陣哀鳴,一陣呼嚷……”這首詩在博蠡一帶廣為傳誦,且被選進小學課本。當時,革命力量不斷壯大,反動當局對人民進行殘酷鎮壓。于澄波和幾個黨員學生,夜晚加班印發和張貼傳單、標語,號召民眾跟共產黨走,并在學校挑選40名政治可靠的學生組成蠡縣童子軍,在于澄波領導下,同反動政府進行了多次斗爭。1930年10月3日,參加了博蠡暴動。
1931年1月15日(農歷十一月二十七)蠡縣城內大集,于澄波積極參加縣委領導的反割頭稅斗爭,他義正詞嚴,號召大家反抗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組織群眾到縣政府請愿,斗爭取得勝利。2月初(農歷臘月十三、十四兩天),于澄波參加了博野縣反割頭稅斗爭。不久,反動政府下令逮捕于澄波,在黨組織掩護下,他安全轉移,被安排到中共太原市委開展地下斗爭。同年10月,由于叛徒出賣,在太原被捕,反動政府用盡各種酷刑,他堅貞不屈,頑強斗爭。當問及共產黨組織時,他說:“共產黨組織,我腦袋里有,就是不告訴你們?!?1月,于澄波被判處死刑。在赴刑場路上,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高唱《國際歌》,高呼革命口號,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