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彪(1912~1942)福建長汀人。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任紅十二軍六十六師一○八團警衛員、紅一軍團一師三團手槍班班長、偵察排排長,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了長征,任紅一軍團一師偵察連連長、軍團直屬偵察連連長。長征到達陜北之前,他率偵察連在青石嘴戰役一舉殲滅國民黨騎兵第七師的兩個騎兵連。隨后,在吳起鎮戰役中又取得勝利,繳獲了大量的馬匹裝具,經軍團決定,成立了中央紅軍第一支騎兵部隊,劉云彪任連長。
1936年2月,參加了紅軍東征戰役,騎兵由200多人擴充到500多人,創建了主力紅軍第一個騎兵團,劉云彪任團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騎兵團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騎兵營,劉云彪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一期學員提前畢業,任騎兵營營長。平型關大戰中,劉云彪率騎兵營擔任右翼警戒,以勇猛的沖擊戰打垮了進犯倒馬關之敵,保障了八路軍的側翼安全。之后率部挺進冀西,橫掃曲陽、望都、完縣(今順平)、唐縣日偽武裝,繳獲了日軍曲陽兵站的大批物資,為晉察冀北岳區根據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作為晉察冀主力部隊,騎兵營轉戰冀西、冀中,屢立戰功。劉云彪愛護士兵,軍紀嚴明,指揮果斷,作戰身先士卒,深受官兵愛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稱贊他“英勇善戰,功勛卓著”。
1940年初騎兵營擴編為騎兵團,劉云彪任團長,8月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頻繁艱苦的戰斗生活使劉云彪染上了嚴重的肺結核,領導多次讓他休養,都被謝絕,以至最后連馬背都上不去了,不得已才住進軍區衛生部醫院治療。終因病情嚴重,醫治無效,于1942年4月12日逝世于完縣。為了紀念他,經晉察冀邊區政府批準,劃出完縣48個村與望都縣部分村莊成立云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