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1912~1990)阜平五丈灣村人。自10歲起就受到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在阜平進行的宣傳教育。村抗日政權建立后,他先當兒童團長,后任抗日先鋒隊隊長,隨后到晉察冀軍區教導團學習,結業后脫產擔任平陽區游擊隊長。1942年,李勇的父親被日本侵略者殺害。由于家庭生活困難,李勇又回到五丈灣村擔任不脫產的自衛隊中隊長。
1942年5月12日,1400名日偽軍從曲陽出發,奔襲阜平。李勇帶領村游擊組,在日偽軍必經之路埋上地雷,并埋伏在道路旁邊的山坡上,等日本兵到來。敵人進入地雷陣,第一個地雷沒響,第二、第三個也沒響,原來敵人是單列行走,沒踏上地雷,李勇靈機一動,拿過一個游擊隊員的槍,三槍斃敵三名(其中有敵軍小隊長一名),這時敵人隊列大亂,前擁后擠,連連踏響地雷。這次戰斗共斃傷敵人36人,開創阜平縣一次爆炸斃傷敵軍最多的戰例,而且創造了“槍”、“雷”結合的戰術,把全邊區的地雷戰推向一個新階段。5月20日,中共北岳區黨委寫信獎勵五丈灣村黨支部,稱李勇為“爆炸英雄”。5月21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北岳區人民武裝部部長程世才給李勇通令嘉獎。
1943年秋天,日軍又向阜平“掃蕩”。李勇帶領村游擊組在村外大道上、莊稼地里、田埂、沙灘上、河水旁、坡嶺上、葦地里、草叢中、井臺邊都埋上各式各樣的地雷,三股敵人幾乎同時進入地雷陣,地雷一聲聲爆炸,一股股煙塵沖天而起,日偽軍血肉橫飛,過了很長時間,敵人才驚魂稍定,收了尸,集中在一個山腰休息,李勇他們用排子槍向敵人射擊,伏臥在地的敵人一邊爬行,一邊用機槍和大炮向游擊隊陣地轟擊。李勇命令戰友們各自選擇有利地形隱蔽埋伏。為了引誘敵人盲目掃射,消耗彈藥,敵人的炮火一停,李勇同戰友們又向敵人射擊。就這樣,雙方相持一天,日偽軍不敢行進,又返回曲陽縣黨城。1943年秋季反“掃蕩”斗爭中,李勇同戰友們先后共殺傷日偽軍364人,炸毀汽車5輛。反“掃蕩”勝利后,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在阜平縣柏崖村又轉方太口村召開第一屆群英會,嘉獎了五丈灣游擊組,授予李勇“晉察冀邊區爆炸英雄”稱號,獎給李勇一枚一級戰斗英雄勛章,駁殼槍一支,騾子一頭。晉察冀邊區文藝工作者還編了《李勇對口唱》、《爆炸英雄李勇》、《李勇要變成千千萬》等歌曲,歌唱他的英雄事跡和帶動作用。
1948年8月,阜平縣組織擔架隊隨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到張家口、綏遠、北平(今北京)等地支前。李勇擔任擔架隊二連副連長,在支前戰斗中,不顧個人安危,接連從戰場上救出3名傷員。新中國成立后,李勇被分配到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做后勤工作,1990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