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海(1915~1941)易縣南城司村人。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1月在易縣擔任民兵基干隊隊長。1940年7月,將淶易公路以北的白馬、西陵、紫荊關(guān)、良崗一帶劃歸龍華縣,張文海調(diào)龍華縣擔任基干民兵大隊隊長,轉(zhuǎn)戰(zhàn)于拒馬河兩岸。
1941年7月下旬,日軍一個混成旅集結(jié)于紫荊關(guān),意欲開往平西根據(jù)地進行“掃蕩”。得到消息,張文海立即召開區(qū)、村武委會主任會議,決定沿拒馬河伏擊,牽制日軍向平西“掃蕩”的計劃。7月30日拂曉,日軍出了紫荊關(guān)城,前隊過了拒馬河,突然“轟”“轟”幾聲巨響,日軍踩響了游擊隊埋在河兩岸的地雷。日軍繼續(xù)向前,行至一片高粱地,突然東面山頭上三聲槍響,埋在高粱地里的拉雷、火雷齊聲炸響,四方山頭上槍聲四起,日軍以為遇上了八路軍主力,分頭向山頭沖擊,這時張文海帶領(lǐng)的縣大隊早已撤退。時近中午,日軍又饑又渴,分散到附近村正欲架鍋做飯。村里村外,院前院后,山上埋的,門上掛的,樹上拉的地雷、手雷、手榴彈接二連三地爆炸,日軍一滴水沒喝,一口飯沒吃,又從村子里鉆出來上路。下午,張文海帶領(lǐng)縣大隊,東打西撤,邊打邊走,運用麻雀戰(zhàn),整整與日軍糾纏到黃昏日落。張文海帶領(lǐng)縣大隊,8月襲擊了駐在北城司的日軍山炮隊,9月炸毀了日軍的運輸隊,深夜趕走日軍戰(zhàn)馬。張文海在紫荊關(guān)一帶成為人人皆知的抗日英雄。由于漢奸告密,日軍小隊長高橋去南城司五嶺口將張文海的妻子、弟弟等11人抓到日軍駐地。高橋在吊打?qū)徲崱⒁T逼供張文海家屬的同時,強逼其嫂李玉芹給張文海送去一封信,以全家性命威脅張文海,讓其投降日軍,張文海在給高橋的信中,歷數(shù)了日本侵略軍的罪行,當晚又派偵察員除掉了高橋的兩個哨兵。
1941年10月3日,“掃蕩”平西的日軍全面撤退,沿途燒殺搶掠。張文海帶領(lǐng)縣大隊立即到日軍路過的村莊撲滅火災,排除地雷,保護群眾回村。4日清晨,大隊日軍從桑園向易縣城方向撤退。張文海帶領(lǐng)縣大隊尾隨日軍,見日軍疲憊不堪,意欲襲擊大道上的日軍,又怕傷害桑園村附近的群眾,于是他們翻山越嶺抄近道跟蹤追擊。尾追到奇峰嶺,張文海命令部隊占領(lǐng)奇峰嶺兩邊制高點,一聲喊打,子彈、手榴彈、大塊石頭像雨點、冰雹一樣砸了下去,日軍丟下30多具尸體狼狽逃竄。正在歡慶勝利的時刻,從道邊巖洞里飛出一顆子彈擊中張文海頭部,他當場犧牲。通訊員小楊立即搜索上去,把潛藏的兩名日本兵擊斃。1942年春,易縣人民為紀念這位抗日英雄,在南城司五嶺口烈士墓前為張文海立紀念碑。張文海烈士犧牲的村莊改名為“文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