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榮典(1916~2000)唐縣人。因家庭貧困,16歲起便當雇工,17歲到粵漢鐵路做苦工,整整一年也沒掙到錢,只得一路討飯回家。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他在村里參加抗日工作。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八路軍,在太行山黃崖洞兵工廠當車工,從事炮彈生產最吃力的工作——旋車炮彈外圈,別人在這個崗位上干不了兩三個月就得調換工作,他一干就是5年。他帶領大家多造炮彈,維修設備,改進工具,開展生產競賽活動,一次次刷新紀錄,別人車炮彈最高達到300發,他卻創造了75秒鐘車一發炮彈、日產480發的新紀錄,被譽為“炮彈大王”。
盡管工作非常勞累,甄榮典還是抽時間走到工廠幾里地之外,選擇隱蔽、埋藏機器的地方,防備日偽軍的“掃蕩”。每次反“掃蕩”戰斗中,甄榮典都站在斗爭最前沿,想辦法保護機器,避免被日偽軍破壞。機器藏好后,他又拿起槍,帶領自衛隊員們打游擊,與日偽軍周旋。反“掃蕩”結束后,立刻起出機器,恢復生產。1943年,甄榮典當選為晉冀魯豫邊區特等勞動英雄。在邊區每次群英會上,甄榮典都名列榜首。
1945年大反攻前夕,軍工部建立起一座八二炮彈廠,可是開工20多天,還沒有造出炮彈來。上級就把甄榮典調到這座工廠,第二天就生產出45發八二大炮彈。大反攻開辟出新區后,都調他去建新工廠,他把工人們團結在一起開展“創建劉伯承工廠運動”和“炮彈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南下中原的劉鄧大軍。1948年,甄榮典訪問了蘇聯莫斯科,回國之后寫了有關訪蘇的文章。1949年10月到兵工職業學校學習,11月參加了山西省工人代表大會。1950年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后任太原市機械工會主任,太原市、山西省總工會副主席,全國總工會第六、九屆執行委員和第七、八屆候補執行委員。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