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1917~1941)安新端村人。出身貧苦。1932年考入新安鄉村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受中共黨員羅玉川政治上的幫助,閱讀進步書刊,領悟革命道理。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響應共產黨抗日救國號召,在共產黨的秘密組織——政治學會工作。同年,任安新縣青年抗日救國會主任兼抗日聯合會、戰地動員會主任等職。1938年7月任徐水縣路東抗日民主政府縣縣長,當時日偽軍活動猖獗,劉萍在防陵、迪城一帶,白天鉆葦地,晚上串村開展抗日工作。是年秋,接收地方勢力王子英一部,經集訓整頓,組建徐水縣路東二十五大隊。
防陵、迪城一帶,十年九澇,人民生活貧困。1939年秋,劉萍組織領導群眾治理漕河,修筑堤防,施工中巧妙躲過日偽軍頻繁襲擊,修成長15里的堤防,河水泛濫得到控制。1940年3月,日軍“強化治安”,對徐水西部山區進行經濟封鎖,在山區與平原交界處開挖100多里的封鎖溝,多處建據點,抗日斗爭形勢嚴峻。8月2日,徐水縣路東和路西抗日民主政府合并,劉萍繼任縣長。1941年8月,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徐水縣委、縣政府領導廣大軍民開展游擊戰爭,破壞交通,襲擾據點,牽制日偽軍行動。10月13日,縣政府機關從五義莊向白嶺轉移途中,在陳莊一帶被日偽軍約3000人包圍。劉萍帶領干部戰士兩次突圍未成,左臂和左腿多處受傷,本想用最后一顆子彈自殺殉國,忽然發現逼近自己的日軍中有一軍官,即調轉槍口將其擊斃,彈盡傷重被俘。日偽縣長丁克強軟硬兼施,劉萍始終拒醫、拒食、拒水,終因傷勢惡化,于12月24日犧牲于獄中。
1962年11月18日,中共徐水縣委員會、徐水縣人民委員會為劉萍墓樹碑。1983年其墓遷往保定烈士陵園,紀念碑遷至徐水縣陳莊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