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1921~1945)原名吳盛輝。祖籍安徽休寧。其父經商遷居湖南常德。1932年陳輝考入湖南省立常德中學。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來到晉察冀邊區抗日根據地,在通訊社當記者,在《晉察冀日報》、《群眾文化》、《詩建設》、《子弟兵》等報刊上發表了許多詩作。1940年秋,陳輝來到平西淶(水)涿(縣)縣,擔任縣青年抗日救國會宣傳員(以下簡稱“青救會”),深入淶水拒馬河畔白草山下組織青救會,啟發動員青年參加青救會工作,兩個月內,60多個村莊建起青救會,千余名青年參加了抗日救國活動。1941年夏擔任淶涿縣青救會主任,連續舉辦了兩期青年干部訓練班,培養了200多名抗日青年骨干。1942年,日軍對平西進行殘酷“掃蕩”,陳輝帶領青救會骨干組成的60多人的游擊隊,接受了牽制淶水石亭的日偽軍、配合主力進行反“掃蕩”的任務。由于叛徒告密,游擊隊在龍泉村被敵人包圍,經4個多小時的苦戰,陳輝帶著游擊隊突出重圍,為紀念在突圍時犧牲的史文柬烈士,陳輝帶病寫了一首長達2000多行的贊美詩——《紅高粱》。
淶涿縣委組成武裝工作隊后,陳輝兼任民運委員,奉命到偏僻山村恢復民主政權,發展黨的組織,建立立足點,實行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等。1943年冬調任淶涿縣四區區委書記兼武工隊政委。處決了鐵桿漢奸偽警備大隊曾漢章,隨即積極恢復黨組織,建立游擊小組,控制兩面政權,使根據地恢復工作較快發展。1944年6月率領四區軍民,配合縣大隊武裝,展開了大規模護麥斗爭,下旬,涿縣城內敵人集結了200多日軍、500多偽軍,由偽縣長王西寵帶領,到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搶糧。陳輝帶領區小隊和民兵一面發動群眾快收、快打、快藏,一面組織武裝力量狠打搶麥之敵,偽縣長被打得從馬背上摔下來,扔下幾十具尸體和20多輛馬車,狼狽逃竄。
1944年夏,陳輝任中共淶涿縣委執行委員,兼任四區區委書記,抓住青紗帳起來的有利時機,向日偽軍展開進攻。動員全區武裝力量,參加了拔除敵人據點軍事行動。巧端孫莊偽據點,智取橫岐炮樓、常村崗樓。同年冬,敵人乘淶涿縣軍政干部進山整訓之機,調集了新城王鳳崗、涿縣王治仁、房山縣張德祥等鐵桿漢奸的2000余名偽軍,對淶涿縣堅持工作的人員和組織機構進行圍剿和破壞,四區區長陳琳等被圍困在馬踏營河套,經一天激戰,陳琳等30余名同志為國捐軀。陳輝在烈士追悼會上,揮筆寫下感人的祭詩:“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英雄拋碧血,化為紅杜鵑。丈夫一死耳,羞殺狗漢奸”。陳輝向縣委要求到敵占區開辟新根據地,縣委批準了他的請求。陳輝帶著30多人的武工隊,潛入王鳳崗的“聯防強化”、“治安模范”地帶,首先鎮壓了一批漢奸、特務,群眾受到鼓舞,紛紛參加抗日活動。敵人大為震驚,貼出告示,用1000塊現大洋懸賞陳輝的人頭。
1945年2月8日,陳輝去參加縣區領導干部會議,叛徒周永旺得知陳輝住在韓村王德成家,報告了松林店日本特務隊長荒谷川,荒谷川帶領日本特務和武裝警察包圍了王德成家,特務魏慶林、張杰英竄入院子闖進西屋,槍口對著陳輝說:“你跑不了啦!”陳輝抓起槍,打在特務魏慶林手腕上,兩個特務退出屋子,陳輝和隨行的王厚祥守在窗戶一側向外射擊。一顆手榴彈從窗外飛進屋內,陳輝左腿受傷,他顧不得包扎,乘敵人手榴彈的煙霧向外猛沖。由于敵人火力密集,只好又退入屋內。敵人挖開房頂,點著柴草扔進屋里,陳輝的衣服、頭發、眉毛都燒著了。陳輝把沒有子彈的手槍摔碎,拖著淌血的傷腿,頑強地走出屋子。守在門外兩側的特務抱住陳輝的后腰。陳輝拼盡全身力氣,狠打特務兩拳,接著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