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占友(1925~2003)曲陽葫蘆汪村人。幼年隨母親逃荒到唐山,1946年到開灤煤礦做工。1948年唐山解放后,任趙各莊煤礦機電科運行車間起重工班長。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完成本職工作后,經常堅持到井下采煤區義務勞動。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他就參加義務勞動491個工作日。在其帶動下,開灤煤礦實現了“四五”翻番,原煤產量由1000萬噸上升到2000萬噸。
20世紀70年代,為緩解當時全國煤炭的緊張狀況,他連班加點,不計報酬,經常自帶干糧,吃住在井下。1971年至1975年,他參加義務勞動2316個工作日。同事們稱“地球轉一圈,他轉一圈半”的“礦山鐵漢”。開灤煤礦工會評價他為“開灤人的精神偶像”。1974年農歷臘月二十八,他背著干糧在井下干了三天三夜,使年關成為該礦的高產日。1975、1976年兩個春節,他帶著妻子兒女下井參加義務勞動。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發生后,正在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學習的侯占友于次日趕回開灤,參加抗震救災一個多月。1976年10月,礦上一號井架失火,他奮不顧身,手揮水槍,爬上井架,撲滅烈火,使國家財產免遭重大損失。他在井下采煤實踐中,總結發明了14項先進采煤技術,創經濟效益1000余萬元。三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范,1978年被評選為國家煤炭部勞動模范,并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進入大會主席團。1979年,國務院頒布嘉獎令,授予其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1982年退休后,侯占友拒絕高薪聘用,帶老伴和其他退休工友用6年時間,自出資金3000余元,在礦山北面的禿山壘起2000多米的堰壩,栽樹1000多株,培育100多盆花草,種植400平方米的綠化帶,并修建涼亭4個、活動室1座,將禿山開墾改造成景色宜人的北山公園。1990年,他獲得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1991年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倪志福專程到開灤趙各莊礦北山看望他,并題詞“發揚侯占友的北山精神”。開灤礦務局黨委為使他的精神代代相傳,建立了“侯占友事跡展覽館”,倪志福題寫了館名。
1992年2月,侯占友身患血癌。同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為其拍攝了新聞紀錄片——《情系礦山》。2003年2月8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