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秀梅(1930~1996)女。高陽于堤村人。13歲時當了村劇團演員,1948年8月參軍后一直在部隊文工隊工作。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解秀梅參加了志愿軍赴朝鮮戰場。在艱苦的行軍中,爬山涉水,風餐露宿,但解秀梅從不叫苦,總是把戰友們的米袋、背包等搶過來放在自己肩上。她和同伙們趕到隊伍前面唱起快板搞宣傳,戰友們看著她們充滿活力的宣傳鼓動,加快了行軍的腳步。每到宿營地,她還不知疲倦地給同志們燒水做飯、燙腳、縫補衣物、上山砍柴,忙個不停。
不久,上級調她到戰地手術所作護理工作,為了救護傷員,曾幾天幾夜不合眼。朝鮮的冬天非常寒冷,每當有傷員抬來的時候,她看見傷員腳凍了,就急忙把傷員的鞋脫下去,用手握住傷員凍得冰冷的腳,手涼了,再把傷員的腳放在自己的袖筒里。
有一次,一位戰士為了追擊敵人跑起來方便,在冰天雪地里換上了膠鞋。在戰斗中這位戰士不幸受傷后,由于天氣寒冷,他的腳與鞋襪凍在一起,沒法脫下鞋襪救治。解秀梅看見非常心疼,她毅然解開自己的棉襖,把傷員的腳放在懷里溫暖。這位年輕的戰士感動地流下了熱淚,他握著解秀梅的手激動地說:“是您保住了我的雙腳,傷愈后,我還要回到前方英勇殺敵!”
1951年11月30日下午,解秀梅打柴回來時,遇到9架敵機襲擊。敵機在志愿軍病房附近投下炸彈,手術所被炸得燃燒起來。解秀梅得知病房里還有一位傷員李永華沒有轉移,她立即不顧一切地沖進屋子,把李永華背出來,這時山上煙火彌漫,什么也看不見,解秀梅背著傷員李永華摔倒了。敵機還在不停地轟炸,傷員的衣服著了火,解秀梅急忙把火撲滅,背起傷員又跑。敵機發現了他們,一架跟著一架俯沖轟炸。突然,一顆炸彈直向她頭頂上落下來,解秀梅馬上放下傷員,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傷員。炸彈爆炸了,氣浪沖天,飛起的碎石和土塊把他們埋起來,解秀梅的棉衣棉褲被打破好幾處,胳膊也受了傷,手上流滿鮮血,可傷員卻安然無恙。她顧不得傷痛,又背上傷員向前跑。終于把傷員背到了山地防空洞。
解秀梅的英雄事跡在朝鮮戰場上廣泛傳頌。1951年,志愿軍總部為她記一等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1月18日她作為志愿軍歸國代表團成員回國匯報,5月23日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接見。解秀梅負責向毛澤東主席獻花。她激動地對毛主席說:“我們志愿軍全體將士向您問好,祝您健康!”毛主席高興地回答:“謝謝,祝你們勝利。”并為解秀梅題字留念。在回國后的4個多月里,她和代表團在各地的1054個縣、市,為5100萬人作了數千次報告。全國各地給她寄來的慰問信達1300多封。在家鄉于堤村,6000多人專門召開慶功大會,省領導將“人民功臣”匾掛在解秀梅家門口。
1952年5月25日,解秀梅重返朝鮮戰場前線。10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在平壤召開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兩周年紀念大會,她作為志愿軍代表向金日成敬酒,金日成親自宣布,授予她國旗勛章。1953年隨志愿軍回國。1956年轉業,隨丈夫到徐州,任徐州市鼓樓區團委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沖擊。1970年調到山東臨沂任國棉八廠副廠長、副書記。1976年隨丈夫調到石家莊,任興華印刷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1996年1月30日在石家莊逝世。解秀梅是電影《英雄兒女》中王芳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