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霖(1872~1942)字潤琴,號石筼。河北肅寧人。早年就讀于保定蓮池書院,師從著名文學家吳汝綸10年,學業精進。清光緒十四年(1888)考中秀才,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狀元,為中國科舉制度最后一名狀元。光緒三十三年(1907)被選送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留學。回國后,曾任直隸法政學堂監督,并兼任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1914年在袁世凱、徐世昌執政期間,任大總統內史秘書,曾兩次代表大總統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祀孔”典禮。后因不滿軍閥混戰棄政退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堅決反對為自己60歲大壽搞慶典,說:“國家存亡尚且未定,搞什么壽典?皮之不存,毛將焉附?”1933年與段繩武等發起組織河北移民協會。1934年農歷三月,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以高官厚祿邀其赴東北,堅辭不就。抗日戰爭時期,同科進士王揖唐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曾攜禮品登門邀他任偽職,他將一杯茶潑在地上,怒視王說:“我絕不依附外國人!”王揖唐不歡而辭。王揖唐去后,他對著門說:“這些筋骨軟的東西!”
他對古文學和史學造詣頗深,酷愛藏書,以重金購書萬余冊。善書法,尤以小楷著稱,出版的《蘭亭序》、《大唐三藏經·圣教序》、《雷飛經》最為有名。他不獻媚于達官顯貴,平民百姓、親朋摯友求字者有求必應,而對豪富地主請其點主者,則索價甚昂。對獻縣北峰村劉姓大地主點主時,要了大筆錢,事罷返里,全部用于北石寶小學。劉春霖還喜愛昆曲、京劇,去世前夕還在欣賞言菊朋的戲。著有《六十自述》詩等。1942年1月18日病逝于北平(今北京),葬于保定城郊東魯崗,其墓遺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