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升街與平康里東升街原名東岳廟街,因街內建有東岳廟而得名。1928年刪廟字,諧音改稱東躍街,新中國成立后改名東升街。地處舊城東北角,南至東大街,北至輔譽街,路長680米。該街北端為道教廟觀集中區,計有東岳廟、天臺觀、增福廟、朱將軍廟、太公廟及后營馬棚,以東岳廟規模最大,占地面積約為慈禧行宮的兩倍多。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英、法、德、意聯軍侵占保定后,以義和團“拳場”和“團鋪”為由,將所有廟觀和后營馬棚全部焚毀。光緒三十一年(1905),保定工巡局督辦吳篯蓀以“別良莠,維風化”為由,將私娼妓院與民居分開,從練餉局存款下提取白銀20萬兩,在廟群遺址上建起了平康里八條胡同,經官方批準,作為掛牌營業的一、二等妓院的集中區。保定自清康熙八年(1669)一直是直隸省(今河北省)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官僚、政客、豪紳巨賈麇集之地,他們在這里過著花天酒地、荒淫無度的生活,從而使娼妓得以發展。平康里的八條胡同成為保定的紅燈區,在老保定人的嘴里,“八條胡是”是一個人人明白用不著解釋的專用名詞。保定解放前夕,計有公開妓院26家,在冊妓女88人。保定解放后,市政府于1948年12月23日作出取締娼妓的決定:對現有妓女取消一切舊契約,分別遣散,無家可歸者予以收容,責成社會局、公安局、婦聯等部門共同處理。到12月底對妓女集訓后全部遣散,使遺害社會數百年的娼妓業被徹底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