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元寶胡同城隍廟街西北側,有兩條南北走向的胡同。東邊一條路長320米,叫東元寶胡同,西邊一條路長近百米,叫西元寶胡同。據傳清代乾隆年間,這里住著一戶姓柳的員外。他雖然沒做什么大官,可家大業大,騾馬成群。生有一子名叫柳和。柳員外生性豪爽,慷慨好客,專好交朋會友。因此,每天賓客來往不斷。他除了管吃管住,臨走還贈送盤纏。一天,從陜西西安來了位客人,名叫皇甫明。賓主經過敘談,柳員外見他博學多才,決定留他做柳和的教師。皇甫明見七八歲的柳和聰明伶俐。每天除了教他讀書寫字,課余時間就領他到院子里玩埋銀子的游戲。他們從外邊揀回許多碎磚爛瓦,埋在院中的角落里。皇甫明一邊埋一邊說:“只要勤勞作,黃土能變金。”時間長了,柳員外的院子里到處都埋上了碎磚爛瓦。一年以后,皇甫明要告辭回家,柳員外挽留不住,只好送他不少銀兩做盤纏,一家人和他灑淚而別。俗語說,天有不測風云。柳員外家不幸失了一把天火,把個偌大的家業,燒了個片瓦不留。柳員外又急又氣,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孤兒寡母,生活艱苦。柳夫人只好靠給人家縫洗衣服掙幾個錢,供兒子念書。轉眼之間,柳和17歲了,考中了秀才,不久柳和結了婚,婚后小兩口你恩我愛,日子雖說窮困,倒也過得有滋有味兒。這一天,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柳和夫妻二人商議,準備在院中掘地種菜,也好節省點糧食。柳和拿起鎬頭一刨,只聽“咚”地一響,他彎腰一看,是塊白花花的銀子。再一刨,又是一塊。這時,柳和忽地想起了十幾年前皇甫明教師教他在院子里玩埋銀子的游戲,并多次說:“只要勤勞作,黃土能變金。”莫非那些碎磚爛瓦如今全變成了元寶?試著又一刨,果然地下都是白花花的銀子。于是柳家馬上又富足了起來。不久府城舉行了鄉試,柳和考中了舉人,門前掛了塊“文魁”大匾。因為從柳和的院子里挖出過許多銀元寶,他居住的這條胡同就叫成元寶胡同。后來,柳和生下二子,長大成人后,分家各過。大兒子分在東邊的胡同里,二兒子分在西邊的胡同里。從此,東邊的胡同就叫東元寶胡同,西邊的胡同叫西元寶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