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胡同和旅舍胡同大眾胡同位于市府前街東段路南,南北走向,與東邊的城隍廟街平行,南端西連秀水胡同東西街。路長90米,原稱三慶胡同,因胡同中有浙紹會館的三慶戲園而得名。保定解放后,三慶戲園改為大眾戲院,胡同亦更名為大眾胡同。大眾胡同斜對過,北隔市府前街,原貢院東鄰有一條路長70余米的死胡同,因此胡同中曾建有紹興旅舍,而得名旅舍胡同。老保定人一提到這兩條胡同,立刻就會想到浙紹會館,尤其是大眾胡同兩側的宅院原來都是會館的房產。會館建于清嘉慶十四年(1809),正門開在市府前街,坐南朝北,臨街一米多高的臺階上建起歇山頂牌樓式三楹大門,門樓南北各有四根明柱支撐,門上方和兩側全部為木雕刻飾,門樓上方高懸金字大匾,門樓兩側是燕尾脊形磨磚對縫的畫廊,階前一對石獅高蹲,門面氣勢非凡。會館院落分東西兩部分,中間以胡同相隔,正對街門是東部主院區,第一進是接待院,后部是倒座二進院,內大門開在西側胡同底部,進門左側是垂花門,門內房高屋大,進深寬綽,環廊精飾,瓦石細雕,內大門右側是會館的戲樓,樓內戲臺面北,當中是池座,東、西、北三面環以樓廊。胡同西部是獨立的三套院,北院是環廊四合的二進院,中以月亮門相隔,南院是前廊展伸的三進院,其跨院尤為雅靜。此外,會館還在旅舍胡同建有留宿房舍,并在該胡同口西側建有王守仁祠。王守仁是明代哲學家、教育家,世稱陽明先生。該祠是一組四合院,院中建有碑亭。浙紹會館是保定浙江籍人士的“同鄉會”,每逢春節、端午和中秋都要在戲樓進行集會,看演、聚餐。光緒二十六年(1900)戲樓重建,題名“三慶戲園”,對外經營演出。新中國成立后,保定市政府于1954年接收了會館,戲樓改為大眾戲院,后由市話劇團占用。“文化大革命”初期,不慎失火燒毀,后重建新樓,由河北梆子劇團占用。2000年大眾胡同和旅舍胡同這一片建起了永華園小區和永華小區,這兩條胡同的名稱也隨之成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