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 西大街與東大街連成一條直接貫通古城區東西惟一的通衢要道,兩街以城中心的稅務角為界,以西段稱西大街,街長近850米。此街約建于宋淳化年間,宋、金、元、明、清五朝為軍政要地。宋代有楊延昭任保州知州、緣邊都巡檢使、團練使、防御使時的衙署,金代有順天軍節度使署,元代建有順天路總管府,明代駐有保定總兵署、保定總監軍署,清代駐有直隸巡撫署(后改總督署)、錢谷道署、藩庫廳、參將署、保定府清軍同知署等。因此街多駐官署,左近商業鋪面隨之得到漸次發展,到清后期盧漢鐵路通車,府城各類學堂興辦,西大街突飛猛進地繁榮起來,各類商店陸續開張,成為一條充滿書香、藥香、茶香、醬香的街市。到了20世紀20年代,直系軍閥得勢,達官、顯貴、政客、豪紳紛紛來保,為適應其高消費,一批大旅館、大飯莊、大澡堂和綢緞莊、首飾店、京廣洋貨店應運而生,再加上馬號建成濟善商場,使西大街成為府城最繁華的街道。
在這條保定古城數第一的商業街上,兩旁店鋪林立。這些商業門市建筑風格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中式單層或雙層敞開式活動板門窗或精制木雕花飾門窗,頂部以木制檐板圍合,有的門前還設有花形護欄和外廊;一類為中國民族傳統建筑特點與西方建筑造型合為一體式,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一樓,它是一座長方形環狀磚木結構二層樓;另一類是為數不多的、以近現代西方建筑造型為前立面、通體水刷石、方形大玻璃窗的樓房。這些林立的店鋪或單層或雙層,或單間或多間,參差錯落擁擠排列在狹長街上,形成了一條中西合璧式店面和傳統商業建筑結合的建筑畫廊。
在這條店鋪聚集的街道上,遠近馳名的老字號比比皆是,有保定最早的綜合商場“天華市場”,有三百年歷史的“槐茂醬園”,有百年老字號“萬寶堂”,有糕點名店“稻香村”,有肉香味美的“六味齋”,有膳食業四大名園“宴樂園”,有全國連鎖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有直隸總督方觀承題匾的“德昌茶葉店”,清代末科狀元劉春霖題匾的“直隸書局”,有潘齡皋題寫的“中興帽莊”,華世奎題寫的“恒泰茶莊”,祝春年題寫的“西德記茶莊”,甘綿羊書寫的“立己人藥店”,胡宗照書寫的“文華齋”,還有永裕恒綢緞莊、樂仁堂藥店、群玉山房、曉鐘書局、德潤澡堂、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河北銀行、本利源銀號等等。這些大號名店一般為前店后宅或前店后坊,有的后院多達三四進。
西大街西段路北的賢良祠曾是1926年成立的中共保定地方執行委員會機關駐地,中段路北協生印書局是革命先烈張培植為黨印刷書刊的場所,號稱北方的“人民出版社”。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部分場景就是在這里拍攝的。如今西大街已按城建規劃,建成了一條具有清末民初建筑風格的商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