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2.7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21.5億元、48.2億元和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16.5%和8.9%;糧食總產量47.4萬噸,同比增長4.7%;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9億元,同比增長17.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28億元,同比增長15.2%;財政支出10.2億元,同比增長3.2%;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68.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3.8億元,同比增長2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4億元,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億元,同比增長17%;職工年平均工資29534元,增長1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7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7941元,同比增長28%;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81.8億元,同比增長17 %;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4.32%;人口自然增長率7.46%;城市空氣質量等級二級以上天數330天,超全年目標20天。
【項目和園區建設成效顯著】 清苑經濟開發區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長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總投資87.7億元的7個項目與縣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大唐清苑熱電等總投資108.2億元的13個省、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中汽零(保定)產業基地、燕山石化精細化工產業園等一批在談大項目積極推進。全縣各類民營經濟組織達8211家,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比重達到73.8%。加大傳統產業科技創新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4.6億元,同比增長61%。對接國內最前沿科研院所,與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再生分會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四通公司和古城香業集團正在積極籌備上市。
【農業農村工作穩步發展】糧食實現“九連增”。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01.6萬畝,西瓜、蔬菜種植面積達38萬畝,總產90萬噸。被河北省評為“西瓜特產之鄉”,被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授予全國西瓜無公害科技創新示范縣。全縣草莓種植面積近2萬畝,是全省30家草莓出口創匯基地之一。全縣果樹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量達3萬噸,東閭優質梨基地獲首批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認證。畜牧業健康發展,雞存欄482萬只,居保定市第一位;豬存欄12萬頭;奶牛存欄2.65萬頭,居保定市第三位。
【縣城面貌不斷改善】 圍繞保定市“一城三星一淀”城市建設戰略部署,結合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城鎮建設三年上水平等工作,不斷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城區面積8.5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7.3萬人。圍繞城鎮建設“三年上水平”,啟動實施了總投資31.36億元的功能保障、城市安居、路網暢通三大工程,排水管網達到28.5公里,部分街道實現了雨污分流,城區“六縱六橫”的道路格局基本形成。污水處理廠技改升級工程全部完成,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依托大唐清苑熱電項目,積極謀劃實施縣城集中供熱工程,計劃2013年完成。大力推進燃氣管網鋪設工作,城區燃氣總干網全長8公里,管道燃氣普及率達到36%。總投資4990萬元的縣城公園開工建設,已完成建筑面積2100多平方米的公園管理用房主體工程。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縣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民生投入,縣財政用于民生事業支出3.9億元。年初確定的十項民心工程、23件惠民實事以及114項“三農”公開服務承諾全部完成,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地道戰遺址保護和紅色旅游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冉莊地道戰遺址被評為4A級景區。“繡球龍燈”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展順利。古城工藝香成功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事業成效顯著,高考工作穩居全市第一平臺,清苑中學學生趙志達獲得全省高考理科狀元。縣職教中心高標準通過省教育廳“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復檢評估。深入開展“修醫德、鑄醫魂、強醫能”活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縣醫院擴建工程順利啟動,全縣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土地、民政、殘疾人等其他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顯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