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農業經濟發達。全縣耕地均為高產、穩產農田,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 1991年被列為中國商品糧基地縣,1992年建成我國北方緯度最高的 “噸糧縣”。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望都加快了農業產業化建設,以糧食、辣椒、花卉苗木、畜牧養殖、食用菌五大主導產業為依托,成功培育出一批農產品基地和龍頭企業。2007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42.08萬畝,總產量19.72萬噸,蔬菜種植面積6.7萬畝,辣椒種植面積3.2萬畝,以綠旺科技示范園為依托,推廣百利西紅柿1500多畝,畝效益超萬元,被保定市確定為首批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望都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形成以辣椒加工、鑄造、紡織、建材等優勢產業為主導,帶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曲軸、軸瓦、棉紗、電瓷、農業機械、食品等40多類500多個品種,其中30多種產品躋身國際市場, S195曲軸、連桿、軸瓦、鐵柏牌水泥等十幾種產品獲省、部優稱號。
望都縣林業發達。自1971年,大搞植樹造林,狠抓農田林網建設。到1974年,全縣共綠化溝渠1031條,1600余公里,基本建成了以農田林網為骨架的防護林體系,對防風保水、調節縣域氣候起到重要作用。自1988年以來,先后五次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先進縣”。1995年,望都出臺了《關于穩定和放寬林業政策,加快造林綠化步伐的意見》,總結推廣了溝渠綠化的股份制和招標拍賣的先進經驗,極大調動了群眾綠化積極性,平原綠化工作躍上新臺階,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命名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在大力發展新增綠化面積的同時,望都通過疏密改稀、新栽補空、發展優種、采伐更新、喬灌結合、科學栽植等一系列措施,對原有林網進行了調整、改造、完善,提高了林網質量。全縣林地面積占土地面積的15.7%,主要樹種有楊、柳、椿、槐、桐等。用材林常年保持750萬株,全縣有果樹面積4300多公頃,有蘋果、桃、梨、葡萄、櫻桃等,年產果品35000噸。
食用菌和奶牛養殖業也是望都近幾年興起的特色產業。食用菌主要有平菇、雞腿菇、雙孢菇、杏鮑菇、木耳等,年產鮮菇1萬噸,產值1000萬元,現有食用菌加工企業4個。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集種植、科研、新品種開發推廣、教學、實習于一體的河北省最高標準的固店食用菌示范園,現有高標準食用菌大棚200個,年生產能力1500噸,產值600萬元,帶動了望都及周邊縣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增加種植面積約130公頃,增加效益近1000萬元 。
望都縣自1996年開始發展奶牛養殖業以來,已初具規模。建成井泉、國富、長榮民強、遠光、東方等奶牛養殖基地和12個奶牛專業村,其中井泉和東方奶牛基地在全市乃至全省堪稱一流。基地集飼養、機械化擠奶、消毒、繁育、防疫、信息服務于一體,奶牛養殖實現“五統一”、“一自主”即: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衛生防疫、統一配置飼料、統一銷售鮮奶、統一安全防范、農民自主喂養。2007年蒙牛集團液態奶項目入駐望都,有力地推動了全縣奶牛業的發展。2007年全縣年產鮮奶8000噸,產值達608萬元。
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1.5億元,財政收入1001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8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34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