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小驢肉 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其制作工藝可概括為“大火攻,細火燜,油蓋頂,時間長”四句話。驢肉剝皮后,清水泡3~4小時,清湯開鍋下肉,加大火力,待開鍋后,翻鍋放佐料。煮6小時左右,肉八成熟,出鍋清湯,再入鍋,慢火燜,鍋內加一層犖油,以保溫、保味,減少水分蒸發,燜鍋時間10小時以上。出鍋后晾兩個小時(冬季時間短些),加工一鍋驢肉需一天一夜約22個小時。因為小驢肉(制作方法建議刪除)具有“成色鮮嫩,熟度透徹,不塞牙,不膩口,大塊成型,肉質純正,香味濃郁”等獨特之處,成為徐水名產。
荊塘鋪火燒 據傳起源于明朝,當時村中一擅長做面食的人因無意中把餅放到火中燒烤加熱后,發現吃起來口感更好。經過反復實踐,形成了現在的火燒。火燒的制作采用優質面粉,根據季節不同,配合溫度適宜的鹽水活面,多次揉搓、醒放后,揪成大小相同的面團,搟開放油,團揉擠壓,先是在餅鐺上熥,然后放入爐火中燒烤。出爐后的火燒具有個大、火色均勻、香脆適口等特點,既可以單獨食用,又可以夾食肉類及各種涼拌菜。
劉伶醉酒 用本地產的優質高粱、大麥、小麥、大米、小米、糯米、豌豆等7種糧食為原料,取太行山下古流渡河畔之甘泉,采取傳統的老五甑工藝釀造。又以張華村(劉伶墓所在地)的芳香泥土封窖,發酵陳釀而成。酒色明凈清澈,酒質綿甘醇和,飲后回味余香悠長。1979年被評為全國優質酒和河北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