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1996年,新市區制定并實施《科教興區“九五”計劃》。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中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86%。1998年新市區通過河北省人民政府“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驗收。1999年9月,保定市區教育布局調整,原隸屬市教委領導的第七中學、第二十六中學、實驗小學、民族幼兒園下放到新市區管轄。至此,新市區有小學115所,中學24所(直屬2所、鄉辦6所、廠辦16所),共有教師2122人(其中中學教師487人)。2001年,新市區從省人才交流中心、保定師專公開招聘37名畢業生,充實高中師資隊伍。全區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初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4%。小學教師專科率達44%,初中教師本科率達39%,高于全省達標率。
2000年,新市區開始實施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工作。2001年,新市區共撤消農村小學6所,使農村小學減至42所。同年6月,朝陽小學并入實驗小學,改名實驗小學分校。2005年,天威中學劃歸二十六中學,天威小學改稱實驗小學西校區;河北省建筑一公司子弟學校的中學劃歸第七中學,小學與新市場小學合并,改稱新市場小學東校區。為進一步實現基礎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結合城市建設規劃和企校剝離工作,2006年新市區制定出臺《新市區“十一五”中小學教育布局結構調整方案》,對新市區教育布局進行了統一規劃,以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全區所有農村幼兒園達到“六室”建設。農村示范園達到“八室”建設(其中江城鄉2所、富昌鄉2所、南奇鄉1所、韓村鄉1所、頡莊鄉1所)。城市一類園和示范園達到“十四室”建設。截至2011年,全區共有中小學52所,其中小學44所,中學8所。在校中小學生約3.8萬人。幼兒園54所,其中國辦幼兒園2所,民辦幼兒園24所,部門辦園13所,鄉辦園15所。在園幼兒約1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入園率達97%,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9%以上。在職教職工2320人,具有中、高級職稱的2089人。
科技 2011年末擁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5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其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各類科技人才2.22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0.8萬人,經營管理人才0.4萬人,技能人才0.8萬人,農村實用人才0.22萬人。在變壓器、蓄電池,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有的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5個,疾病控制中心1所,鄉衛生院5所;病床2689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30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 5.6 張,固定資產總值1.17億元。專業衛生人員2789人,其中執業醫師407人,執業助理醫師137人,注冊護士10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 0.4 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16 人,平均每千人擁有注冊護士 0.0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51萬人次,住院手術1977臺次,出院病人7000人次。其中保定市第二醫院、保定市兒童醫院、保定市第三中心醫院為市直屬醫院;恒興中西醫結合醫院、保定德潤醫院、中西醫結合腎病醫院、保定民生耳鼻喉醫院、保定世臣癲癇病醫院、保定新視眼科醫院、保定現代婦產醫院、保定興華醫院為市衛生局發證民營醫院;樂凱、熱電廠、鈔票紙廠、風帆蓄電池廠、化纖廠、第一棉紡廠職工醫院為市衛生局發證職工醫院。
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11.6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08372萬人,參保率96.1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4.9‰、4.2‰、3.75‰。
體育 2011年境內有體育場館3個,田徑場21處,籃球場地51處,排球場地1處,娛樂健身園15處。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2個,省優秀運動隊后備人才訓練基地1個。體育社團3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89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水、體操、田徑、柔道、舉重、武術、跆拳道、摔跤、散打等,90%的城市社區和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7%。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69戶,人數3689人,支出873萬元,月人均163元;城市醫療救助197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2戶,人數658人,支出57.5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7人,支出3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56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52人次,支出9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47畝,倒塌房屋2間,直接經濟損失137萬元,救災支出50.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4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8萬元。社會福利費72.5萬元,比上年增長63.1%。新增就業人員11978人,有463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50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3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4.2億元,基金支出合計2.5億元。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6.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5.8萬人,參保退休人員7653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7萬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5.8萬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324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 11.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7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8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1000人。參加工傷保險4.3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1.4萬人,全年認同(視同)工傷125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38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78人。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6%以上, 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3件,結案43件。
環境保護 2011年本級財政用于環境保護的資金1000萬元,占財政支出的1.1%。空氣質量一級天數99天,二級天數232天,三級天數34天,達到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占全年天數的90.6%;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值分別為0.040毫克/立方米、0.032毫克/立方米,達到(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值為0.084毫克/立方米,達到(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7%,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