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寶善(1851~1919)字楚珍。滿族。新城(今高碑店市新城鎮)人。其父邊成章是當地名醫,精瘍科。寶善幼讀詩書,稍長,成廩膳生。后隨父學醫,深明醫理。精內科,于氣化病尤有心得。認為中國醫學發軔于《內經》,歷代名醫據之各有發明,至東漢張仲景著《傷寒》、《金匱》二書,實集醫學大成。自漢以后,則醫學晦昧,誤榮為血,不知三焦經絡是身中之何物,元代李東垣為一代宗師,竟妄謂三焦有二。指出人胸腔內之白膜,即是三焦,因其包括諸臟,故列之于六腑,復有膈膜分為三部,故稱之為“三焦”。此論自張仲景之后,無人悟及。
其子邊增智,亦致力于醫學。常隨父出診,遂能繼承祖業。后轉赴天津、塘沽行醫。期間,因有感于西醫偏重物質,一涉氣化癥,往往束手,遂取《內經》、《傷寒論》,證之以西方生理及理化諸書,探求中西醫結合的途徑。與其父邊寶合著《氣化探源》一書,計數十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