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傳霖(1836~1910)字滋軒,號迂叟。定興人。父丕宗,官至貴州都勻知府,鹿傳霖是其第五子。咸豐六年(1856)七月,苗民攻都勻城時,鹿傳霖曾率健卒外出迎餉,聽說城危,急馳回城助戰,堅持10個月之后,援絕城陷,鹿丕宗自焚身亡。鹿傳霖投貴州總督府,哭訴其父親死狀,并隨軍收復都勻。后鹿傳霖扶喪乞討回故里,由此而出名。
咸豐八年(1858)鄉試中舉,從欽差大臣勝保征討捻軍,以功授同知。同治元年(1862)中進士,次年任廣西興安知縣,后升桂林知府。光緒四年(1878)調廉州,發現副將李楊才將叛擾越南,鹿傳霖平叛,散其黨羽,升惠湖嘉道。六年(1880)升福建按察使,后調四川,遷布政使。九年(1883)授河南巡撫,清理州縣納糧積弊,年增收30余萬石。十一年(1885)調陜西巡撫,因病歸故里。在家鄉督辦纂修《定興縣志》,并作序。十五年(1889)復任陜西巡撫,時值黃河西侵,將與洛河相通,鹿傳霖增筑石壩30余座,免除水患。二十年(1894)中日交戰,鹿傳霖遣兵入衛。
二十一年(1895),升四川總督。鹿傳霖特立一軍穩定社會秩序,創辦四川中西小學堂,大興教育。時夔、萬兩縣災荒,鹿傳霖發上游積谷,運下游救濟災民,又采購湖北糧米平價賣給災民,使境內災民安然無恙。鹿傳霖乘機進兵征討瞻對(今四川新龍土司),當地土司懾服,均依附鹿傳霖。接著上疏朝廷,陳善后之策,主張派漢官在此屯田,開墾荒地,并建立通訊設施等。但其支持者李鴻藻不久逝世,滿族大員恭壽、文海從中設阻,其策未能采納,故鹿傳霖解職。
光緒二十四年(1898)詔授廣東巡撫,后轉江蘇巡撫攝兩廣總督。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鹿傳霖募兵三營入衛,奔及大同遇乘輿,得慈禧歡心,護駕至太原,授兩廣總督,入值軍機。后隨光緒帝至長安,升左都御史,遷禮部尚書,兼署工部尚書。二十七年(1901)掌戶部,兼督辦政務大臣。三十年(1904)權工部尚書,轉吏部尚書。三十二年(1906)實行新官制后,被罷值軍機,專治部事。宣統元年(1909)與攝政醇親王同授遺詔,加封太子少保,晉太子太保,歷任體仁閣、東閣大學士,兼經筵講官,德宗皇帝實錄總裁,國史館總裁。宣統二年(1910)春染病,七月卒。死后贈太保,謚號“文端”。朝廷以“一事不茍,一言不欺”之語褒揚。著有《籌瞻疏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