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棟(1792~1865)字笑陸,號致初。安肅(今徐水)人。清道光二年(1822)中進士,授工部主事。勤于政務,究心吏治,以為天下事莫不起于州縣,州縣治則天下事莫不治。又認為州縣之職讀書尤要,于是匯集諸家之說,著《牧令書》23卷。認為治天下之道在于保甲,主張在地方廣泛推行保甲之制,著《保甲書》4卷。
道光二十一年(1841),分校會試,所選之人皆受稱贊。同年,外授興安府(治今陜西安康)知府。任內(nèi)以察吏安民為要,編清訟簿,訂立期限,力除鄉(xiāng)約害民的積弊。重視文教,立關南書院條規(guī),聘名師主講;設回民義學,且親自督課。興安三面臨漢江,時有水患,徐棟補修惠春、石泉兩堤,在舊堤基礎上又加高5尺。至咸豐八年(1858),大水超出舊堤2尺多,民皆歡悅,益感念徐棟。道光年間,興安嚴禁商販向下游販糧,興安地勢低洼潮濕,積糧極易霉變,既不能久存,又不能外運,每至荒年,則糧食匱乏,徐棟廢除運糧之禁,百姓稱便。
道光后期,漢中一帶青蓮教起義活動頻繁,徐棟抓獲青蓮教首領數(shù)人,瓦解了起義軍,得到道光皇帝嘉獎。不久,調(diào)任西安,倡修水利,推廣錢法,建糧倉,興義學,3年之后百廢俱興,府獄為之一空。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計,徐棟以“卓異”被薦。二十九年(1849)以病告歸。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北伐,清軍節(jié)節(jié)敗退,直隸總督納爾經(jīng)額奏請重新起用徐棟。徐棟奉命在鄉(xiāng)督辦團練,并倡捐修省城,疏通城濠,得到咸豐皇帝嘉獎。同治元年(1862),有詔起用,以老病辭,買宅于易州(治今易縣)山北村,筑樓碧草堂,著書歌嘯其中。
著有《歸田自課)2卷、《續(xù)編》1卷及《興安從政錄》、《漢中從政錄》、《西安從政錄》、《徐氏家譜》、《致初自譜》、《慎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