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坤(1772~1835)字靜之,號厚山。涿州人。盧坤幼好讀書,但對科舉不感興趣,而醉心于詩詞古文。21歲時,其父赴山東游幕,臨行時,盧坤問父親歸期,其父說:“我以家累幕游,除非你科舉為官,我哪有什么歸來的日期!”盧坤聽后淚流滿面,從此一心專攻舉業,清嘉慶四年(1799)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嘉慶六年(1801)散館授兵部主事。嘉慶十六年(1811)隨皇帝木蘭秋狩,校射布靶,連中三箭,賞戴花翎,次年升郎中。后曾任糧儲道,廣東惠潮嘉道,山東兗沂曹濟道,湖北按察使,甘肅布政使。道光元年(1821)升廣西巡撫,次年遷陜西巡撫。道光五年(1825)母親病故回涿州守制。
道光初年,新疆回部首領張格爾率兵起事,道光六年(1826)張格爾又從國外入境,占領新疆喀什噶爾等城。清政府決計進剿,以盧坤熟悉陜甘情況,馳命在家守制的盧坤立刻進京,盧坤進京后,道光皇帝連續召見七次,命他去陜甘為大軍圍剿張格爾準備軍需、糧餉、運輸事宜。盧坤圓滿完成了此項使命,次年被授太子太保銜,頭品頂戴。道光九年(1829),任湖廣總督,任內多有建樹。道光十二年(1832),鎮壓以趙金龍為首的湖南江華縣瑤族、廣東瑤族起義有功,被清政府賞戴二眼花翎。同年調任兩廣總督,兼署廣東巡撫。
道光年間,英商在廣東沿海以貿易為名大肆販賣鴉片,并駕船進入我國內海。道光十三年(1833)8月,英國領事律勞卑來廣東,聲稱貿易,派船兩次乘潮水漲發進入內河,我海防炮臺開炮轟擊,而英船隨拒隨行,直到黃埔停泊。盧坤派兵建閘,堵住了英軍進出之路,英軍膽怯,只好認罪,被盧坤派兵押送出境。同時盧坤在廣東沿海清除漢奸,抓捕鴉片煙商李亞祖等人。道光十五年(1835),為防止英國人繼續挑釁,派人在珠江入海口附近修筑多處炮臺,并加緊訓練士兵,以防不測。同年8月逝于任所,謚“敏肅”。道光五年(1825)盧坤為其母在涿州守制期間,與知州秦承霈共議建鳴澤書院,盧坤捐銀萬余兩,充書院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