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蔭祖(1628~1664)字繩武。清初陜西提督李思忠次子。原籍遼寧鐵嶺,隸漢軍正黃旗。其父順治初年(1644)隨清軍入關,因軍功分土于完縣(今順平),遂家于李各莊。李蔭祖對弟兄友愛,對父母孝敬,學習勤奮刻苦。16歲入國子監讀書,為祭酒薛公所賞識。初官戶部員外郎。他所經手的賬目,均一清二楚不差毫厘。后被提拔為右僉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他洞陳時弊,深通治道,連閱歷豐富、處事持重的老臣也無不佩服。累遷兵部右侍郎、直隸山東河南總督、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
天雄諸郡邑鬧災荒,到處是顛沛流離的百姓。他緊急上疏,請求安置災民。皇帝準奏,難民得到了妥善安置。五臺地方商鼎叛亂,皇帝欲派兵征剿,他考慮到師行糧從,必然要煩勞百姓,便建議用招撫的辦法,果然,鬧事的人都感動流涕,表示愿意遵從教化。順治皇帝常對廷臣們講:“李蔭祖對國事盡心盡力,民皆稱頌,使人人如彼,天下何患不太平?”湖廣等地變亂不寧,順治任李蔭祖為湖廣總督加太子太保銜,他單人獨騎到營伍中,巡視軍隊調動,糧草調運,糧草、軍需他都一一盤查過問,從而使軍紀嚴整,官無中飽私囊之行,兵無勒索百姓之事。這時又趕上天災,他便把老百姓吃秕糠、野菜的情形畫成圖畫上報朝廷,促使皇帝下詔免除當地十分之八九的賦稅,使災民免于流離失所。后因病辭官,回鄉奉母,不久去世,葬于完縣鳳棲山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