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寔(1606~1678)字郁文。保定人。明崇禎八年(1635)拔貢,由省學政考選,保送入京。入清后,任睢州(治今河南睢縣)知州。由于受戰亂影響,以及濉水泛濫,淹沒睢州,致使睢州城內外變成一片廢墟,田園荒蕪,草木叢生。陳寔到任后,組織人力為民蓋房舍、發衣服、給食物,招徠在外流民歸鄉,鼓勵墾荒,慰勞疾苦。陳寔待人態度和藹,親如家人,頗受州民擁戴。陳寔還利用空閑時間走鄉詢訪,出行簡樸,身騎匹馬,只帶二人隨行:一吏持印章行囊,一老卒作前導。
順治皇帝得知后,賞賜白銀,表彰陳寔作風清廉,升任陜西延安府靖邊(治今陜西靖邊)同知。赴任前,被睢州父老挽留數日,并流涕送行。后又調往延綏(治今陜西榆林)任職。延綏地處偏僻,人民反抗情緒強烈,難以治理。陳寔一面安撫百姓,處理冤案,一面加強防御,使延綏社會秩序井然。后因母親病故,扶柩歸鄉里。陳寔在家居室簡潔,以教授學生為業,喜談經義,酒后賦詩,旁及小詞,落落有宋人風采。逝于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