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鳴泰(生卒不詳)清苑人。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中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為遼東參政、拾遺,被彈劾罷歸。后來起用為僉事,分巡遼海(治今遼寧開原北)。開原失陷以后,被經略熊廷弼派遣巡撫沈陽,半道慟哭而返。不久,托病謝職回家。天啟二年(1622),起用原職,監軍山海關。不久,升為副使,受重臣孫承宗知遇,屢次上疏推薦。
同年八月,孫承宗自請督師薊州(治今天津薊縣)、遼東(治今遼寧遼陽),擢升閻鳴泰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孫承宗以重臣身份守關,事權獨攬,閻鳴泰不能行其志,遂于次年五月中又稱病辭職,在家閑居3年。宦官魏忠賢專攬朝政后,閻鳴泰暗地與其結納,因御史智鋌舉薦,召為兵部右侍郎,為魏忠賢歌功頌德,建立生祠。天啟六年(1626)正月,寧遠(治今遼寧興城)告警,畿輔震驚。內閣顧秉謙等人認為順天巡撫吳中偉沒有抵御外侮的才能,舉薦閻鳴泰代其職。不久,閻鳴泰代替經略王之臣總督薊州、遼陽、保定軍務。寧遠大捷敘功,晉為兵部尚書。七年(1627),以繕修山海關城,晉升為太子太傅。后召還北京,協理軍政。敘錦州解圍之功,加少保。三殿落成,加少師兼太子太師。明熹宗死后,代替崔呈秀為兵部尚書。
閻鳴泰依靠魏忠賢方得以重新起用,遂專事諂諛,每次陳述邊事,必定歌功頌德,在薊州、遼東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多至7所。崇禎元年(1628),被言官彈劾。次年,崇禎皇帝詔定魏忠賢逆案,閻鳴泰被遣戍邊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