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懋中(1515~?)字德甫,號鳳池。高陽人。少年時機智聰穎,讀書過目成誦。明嘉靖十七年(1538)中進士,初授職刑部主事,后又改任兵部武選司職方郎中。在任期間,他舉薦將才,公正明允,嚴核軍政,精審武備,革除積弊,屢有戍邊防御疏奏。但時逢平虜大將軍仇鸞把持京邊防務,權傾朝野,嫉賢妒能,剛愎自用。因此兵部職方司凡涉及董懋中的疏請,都被其暗中阻滯。幸有兵部尚書趙錦忠謹寬厚,他認為,董懋中少年老成,暢曉邊事,是可造就之材。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蒙古俺答汗統兵進犯,一舉攻克古北口,薊鎮兵潰。俺答掠通州、潮白河,兵臨京城。董懋中在兵部處理軍務,日夜繁忙,有時“口占題覆,日上數十疏”,在兵部一時稱為奇才。次年,薊鎮報捷,他以職方郎中,升任光祿少卿。
嘉靖三十一年(1552)春,俺答又兵犯大同。三月,大將軍仇鸞奉命赴大同御敵,但他臨陣怯懦,畏敵不戰。八月被奪大將軍之職。未久仇鸞病死,朝廷命“戮仇鸞尸,傳首九邊”。同年十月,兵部尚書趙錦因受仇鸞牽連,被貶戍邊。當時董懋中仍以職方郎中身份隨趙錦赴居庸前線,贊理軍務,戍居永寧。他在永寧建造講經堂,辟“希程”、“慕邵”二齋,喜為諸生講論性命之學,遠近從學者眾。他性格質樸,與人友善。平時關注國家時政,對九邊要塞了如指掌。其軍事才華和謀略,雖久經沙場的邊臣宿將也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