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道(1485~1554)字克弘,號鹿野。涿州人。明正德八年(1513)中解元。九年(1514),會試中式為貢士,未及殿試,其父去世,遂回家料理喪事。十二年(1517),賜進士出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改授兵科給事中。史道性格剛毅,遇事敢言,上疏彈劾江彬等謀為不軌,宦官張忠、谷大用等專權亂政,兵部尚書王憲黨惡通賄;諫止大學士楊廷和等封爵共40余事,疏救王瓊等死刑,章疏有上百封,多被世宗嘉納。嘉靖元年(1522),奉命出使朝鮮,饋贈一無所受,連所贈《皇華集》也不例外。歸朝后又劾奏大學士楊廷和不法30余事。升山西按察司僉事,不久又下詔獄,有人論救,貶為金縣(今甘肅榆中)丞,又有幾十人上章推薦,仍復原任兵科給事中。
后懇辭,出任江西按察司僉事,有功德。不久改任河南僉事,兵備潁州,以其父曾任此職被傳為盛事。召回朝任光祿寺少卿,減少不必要開支,使光祿寺漸有積累。侍奉明世宗祭祀,受皇帝眷注,升為左少卿,又升僉都御史。嘉靖十三年(1534),任大理寺卿,又掌都察院印。因內爭,被免官。十五年(1536),起用為左僉都御史,巡撫大同,身先士卒。十六年(1537),以破敵而升右副都御史。奏請準許民居古草場,疏請朔漠士子考試改隸本鎮。十八年(1539),擊退邊敵進攻,創立五堡,聲勢相援,敵不敢犯,開拓肥田數萬頃,軍民耕戍其間,糧食得以自足,省卻邊軍糧草運輸之費。升兵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年(1541),升兵部左侍郎,入朝理兵部事。邊敵入侵,史道親身督戰,獲全勝。因母喪而歸家守制。二十九年(1550),敵犯畿輔,召史道復舊職,史道即刻入朝處置政務,正色直言,其建議多被采納議行。三十年(1551),欲退休不得,奉命處置宣、大邊務。調停區劃,殫盡心力,升兵部尚書。三十一年(1552),退休加太子少保。三十三年(1554)四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