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豫(生卒不詳)字定素。安肅(今徐水)人。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下保定后,趙豫以諸生身份督賦守城。永樂五年(1407)授泌陽主簿,沒等上任,就擢升兵部主事,進員外郎。洪熙時(1425)任郎中。宣德五年(1430)五月在廷臣中選擇9人出任知府,趙豫到松江府(治今上海松江),奉敕令前往上任。
當時衛軍橫行不法,趙豫到任后將其中帶頭者施以杖刑后發配到邊疆,那些衛軍馬上老實了。他一心一意安撫百姓,實行與民休息的方法,選擇良家子弟勤謹忠厚者為吏員,用禮法加以訓導。均徭役節費用,裁減一半吏員。巡撫周忱只要有所建樹,必然與趙豫商議。清軍御史李立到后,為政暴虐,只要有人和他辯理,他就施以酷刑,民情大受擾亂,到府衙訴冤者達1100余人。又有鹽司勾灶丁,也帶累其他民戶,成為民間一大害。趙豫都上奏章論他們的危害,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使民間得到休養生息。皇帝下詔減輕蘇、松等府官田重租,趙豫所轄的華亭、上海二縣減租十分之二三。正統九年(1444)考績。百姓5000多人列名上書請求趙豫留任,巡按御史上奏朝廷,命令增兩個品級還任。到十年(1445)春,對眾官進行考核,開始樹立卓異的典型。趙豫與寧國知府袁旭都被選中,皇帝賜宴及禮服。趙豫在職15年,清靜如一日。離開松江時,老幼攀扶著他的車轅,留下他一只鞋作為紀念。后來趙豫配享周忱祠。
趙豫開始任松江知府時,覺得那地方的人們健訟,凡不是緊急訟案,就告訴當事人:“明日來。”起初大家都笑他,所以有“松江太守明日來”的歌謠。殊不知前來訴訟的不少是因為一時的憤怒,經過一夜后氣消了,或者有人勸誡,因而主動停止訴訟的人很多。